名字含義如下:
蘇 - sū
◎ 詳細解說:
蘇
蘇、蘓
sū
名
(形聲。從艸,穌(sū)聲。從艸,與植物有關。本義:植物名,即紫蘇)
同本義〖perilla〗。唇形科。壹年生草本植物。莖方形,葉兩面或背面帶紫色,夏季開紅花或淡紅色花。莖、葉、種子入藥,嫩葉古用以調味,種子可榨油。如:蘇子(紫蘇和白蘇的種子。可以入藥、榨油)
柴草〖faggot〗
樵蘇脂燭,莫非種植之物也。——《顏氏家訓》
須狀下垂的飾物〖pendant〗
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縷鞍。——《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蘇維埃的簡稱〖shortforSoviet〗。如:蘇區
江蘇省的簡稱〖shortforJiangsuprovince〗。如:蘇劇
蘇州市的簡稱〖shortforSuzhoucity〗。如:蘇杭(蘇州和杭州的並稱);蘇裱(蘇州裱字畫的技藝)
原蘇聯國名〖shortforSovietUnion〗。如:中蘇關系
姓
蘇
蘇、甦、穌
sū
動
更生〖revive〗
死而復生謂之蘇。——《小爾雅·廣名》
蘇,俗作甦。——《集韻》
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廣韻》
更生為蘇。——《顏氏家訓·雜藝》
震蘇蘇。——《易·震卦》
傒予後,後來其蘇。——《書·仲虺之誥》
蟄蟲昭蘇。——《禮記·樂記》
蘇世獨立。——《楚辭·九章·橘頌》
自言身化促織,輕捷善鬥,今始蘇耳。——《聊齋誌異·促織》
又如:蘇息(再生滋長);蘇生(蘇醒;復活);蘇更(復活;蘇醒);蘇復(恢復)“穌”
另見sū(穌)
蘇
蘇
sū
動
喚醒;昏迷後醒過來〖wakeup〗
近撫之,氣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復蘇。——《聊齋誌異·促織》
又如:蘇省(蘇醒);蘇活(蘇醒;復活);蘇興(猶蘇醒)
割草;取草〖mow〗
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莊子·天運》
引申為取〖take〗
蘇糞壤以充幃兮。——《離騷》
困頓後獲得休息〖recover〗。如:蘇息;蘇坐(散坐;隨便坐)
拯救;解救〖save;rescue〗。如:蘇困(解除困苦);蘇枯(使枯萎的草木復活。比喻使困頓、災難中的人得到拯救);蘇世(猶醒世)
蘇
蘇、囌
sū
“嚕囌”(lūsū),即“嚕蘇”(lūsū)
蘇白
sūbái
〖Suzhoudialect〗蘇州話,也指昆曲中用蘇州話的道白
蘇菜
sūcài
〖Jiangsudishes〗江蘇風味的菜肴
蘇打
sūdá
〖soda〗碳酸鈉(Na2CO3),白色粉末或顆粒,水溶液呈強堿性。是工業的重要原料,也用來軟化硬水
蘇打餅幹
sūdábǐnggān
〖sodabiscuit〗壹種由蘇打發粉與酸牛奶或酪乳發漲面粉而做成的餅幹
蘇丹
sūdān
〖sultan〗∶阿拉伯語sultan的譯音,壹些伊斯蘭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Sudan〗∶國名。位於北非,面積2,503,890平方公裏,人口2,800萬(1990),首都喀土穆
蘇活
sūhuó
〖revive〗復蘇;復活
蘇劇
sūjù
〖SuzhouOpera〗江蘇地方戲曲劇種之壹,由曲藝“蘇州灘簧”發展而成。用胡琴、笛、琵琶(或弦子)、笙等伴奏
蘇生
sūshēng
〖revive;recovercollsciousness〗蘇醒;重現
我這兒時的記憶,忽而全都閃電似的蘇生過來。——《故鄉》
蘇維埃
Sūwéi'āi
〖Soviet〗原蘇聯中央和地方各級的國家權力機關。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把當時的工農民主政權組織叫“蘇維埃”
蘇醒
sūxǐng
〖resuscitation〗∶從昏迷中清醒過來
他昏迷了壹個多小時才蘇醒過來
〖wakeup〗∶喚醒;使覺醒
蛇被溫熱蘇醒了
蘇繡
sūxiù
〖Suzhouembroidery〗江蘇蘇州出產的刺繡
蘇伊士運河
SūyīshìYùnhé
〖SuezCanal〗位於埃及北部,連接地中海和紅海
蘇州碼子
sūzhōumǎzi
〖Suzhounumeralsusedbyoldshopkeeperstomarkprices〗舊時表示數目的符號.
◎ 記載來源:申集上艸字部
◎ 康熙字典記載:
唐韻素姑切集韻正韻孫租切,?音酥。說文桂荏也。本草紫蘇。註蘇,從穌,舒暢也。蘇性舒暢,行氣和血,故謂之蘇。蘇乃荏類,而味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 又揚子·方言蘇,芥草也,江淮南楚之閑曰蘇。 又木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傳扶蘇,扶胥,小木也。 又流蘇。西京雜記昭陽殿壁帶往往為黃金釭,皆銜五色流蘇。司馬相如·上林賦註蘇,析羽也。 又息也。書·仲虺之誥後來其蘇。 又死更生。戰國策勃然乃蘇。 又取也。屈原·離騷蘇糞壤以充幃兮。綱目集覽取草曰蘇。 又韻會蘇蘇,氣索貌。易·震卦震蘇蘇。註恐懼不安之貌。王註躁動貌。 又臺名。吳語高高下下,以罷民於姑蘇。註姑蘇,臺也。 又亭名。後漢·郡國誌襄國有蘇人亭。 又國名。魏誌·東夷傳諸國各有別色,名之為蘇塗。 又姓。書·立政司?蘇公。傳忿生為武王司?,封蘇國。 又集韻山於切,音疋。詩扶蘇之蘇,徐邈讀疋。 又字匯補蘇故切,音傃。荀子·議兵篇蘇刃者死。註蘇讀作傃,謂相向格鬭者。
憲 - xiàn
◎ 詳細解說:
憲
寰
xiàn
形
(會意。從心,從目,害省聲。心、目並用。本義:敏捷)
同本義〖nimble〗
憲,敏也。——《說文》
博聞多能曰憲。——《周書·謚法》
喜樂的樣子〖pleased〗
天之方難,無然憲憲。——《詩·大雅》
又如:憲憲(欣欣。喜悅的樣子)
憲
寰
xiàn
名
法令〖decree〗
布憲於國。——《管子·立政》
憲,法也。——《爾雅》
慎乃憲。——《書·益稷》
萬邦為憲。——《詩·小雅·六月》
此君之憲令。——《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發慮憲。——《禮記·學記》
又如:憲票(拘提人犯或處理公務的指令);憲範(法式,典範)
憲法的略稱〖constitution〗。如:立憲;護憲;制憲
憲司的省稱〖anancientofficialposition〗。宋代官名,即諸路提點刑獄公事,相當於後世的按察司之職
方法〖method〗
猶跡求履之憲也。——《管子》
舊時屬吏對上司的尊稱〖superior〗
且等本縣見過學憲,再作道理。——《官場現形記》
又如:憲臺(對上官的尊稱);憲訓煌煌(對官員訓詞的恭維);憲官(泛指官員)
姓
憲
寰
xiàn
動
公布〖promulgate〗
憲謂幡書以明之。——《周禮·朝士》。杜註
令群吏憲禁令。——《周禮·小司徒》。註:“表縣之。”
效法〖followtheexample〗
憲禁於玉宮。——《周禮·天官》
憲女史之典戒。——《寡婦賦》
又如:憲寫(仿效;模仿)
制裁〖sanction〗
被憲者多結怨。——《南齊書》
又如:憲墨(繩之以法)
憲兵
xiànbīng
〖militarypolice〗壹支軍隊或某壹級軍事指揮機構內的組成部分,它在士兵和那些隸屬於該部隊的人員中間行使警察的職權,逮捕逃兵以及看管犯人
憲法
xiànfǎ
〖constitution〗根本大法。特指國家、社會的根本法規和原則的系統或總體,它決定了政府的權力和職責,並保證給予人民壹定的權利和規定了人民應盡的義務
憲令
xiànlìng
〖decree〗法令
憲章
xiànzhāng
〖charter〗典章制度
憲政
xiànzhèng
〖constitutionalgovernment〗指立憲政治
◎ 記載來源:備考寅集宀字部
◎ 康熙字典記載:
搜眞玉鏡香重切。又莫報切。又呼困切。(憲)唐韻集韻韻會?許建切,音獻。懸法示人曰憲。從害省,從心從目。觀於法象,使人曉然知不善之害。接於目,怵於心,凜乎不可犯也。周禮·天官·小宰憲禁於王宮。註憲謂表縣之,若今新有法令也。詩·大雅文武是憲。箋憲,表也,言為文武之表式也。因憲為表式之義,故人之取法,亦謂之憲。書·說命惟聖時憲。傳憲,法也,言聖王法天,以立敎於下也。禮·內則五帝憲。註法其德行也。 又說文敏也。禮·學記發慮憲。註言發計慮,當擬度於法式。徐鍇曰目與心應為敏也。 又諡法博聞多記曰憲。 又詩·大雅無然憲憲。毛傳憲憲,猶欣欣也。箋女無憲憲然為之制法度,達其意以成其惡也。蓋譏當時變亂舊章,創立新法。此憲憲二字,殆詼諧語,所以深刺之也。後人引訓憲字正文,以釋憲字,遂覺憲字為表示人以惡者,其去憲字本義何啻萬裏。大抵字書訓義,多犯此病,不得不辨。 又州名。本樓煩監,唐置州。 又姓。出姓苑。集韻或作?。 又集韻韻會?呼典切,音顯。韻會興盛貌。詩·大雅顯顯令德。中庸引《詩》作憲憲令德。正字通憲有顯示之義。 又葉虛言切,音軒。詩·小雅萬邦為憲。葉上原閑軒。又大雅無然憲憲。葉上難。難,泥涓切。
柄 - bǐng
◎ 詳細解說:
柄
bǐng
名
(形聲。從木,丙聲。本義:器物的把兒)
同本義〖handle〗
柄,柯也。(柯:斧柄。)——《說文》
覆之南柄。——《儀禮·少牢禮》
有柄。——《儀禮·大射禮》
柄(鐵椎把)鐵折疊環復。——明·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柄子(方言。器物的把兒);刀柄;勺柄;曲柄(曲軸的彎曲部分)
權力〖power〗
而皇上無寸柄。——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權柄(所掌握的權力);柄用(被重用而掌握大權);柄令(權柄;命令)
植物的花、葉、果和枝莖相連的部分〖stem〗。如:花柄;葉柄
比喻言行上被人抓住的缺點、漏洞〖butt〗。如:笑柄;話柄
根本〖base;fundament〗
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禮記·禮運》
謙,德之柄也。——《易·系辭下》
治國家不失其柄。——《國語·齊語》
姓
柄
bǐng
量
用於有柄之物〖handle〗。如:壹柄大刀;壹柄鋤頭
柄
bǐng
動
執掌;掌握。同“秉”〖presideover;holdpower;weildpower〗
以八柄詔王馭群臣。——《周禮·天官·大宰》
又如:柄事(執掌政事);柄朝(執掌朝政)
柄臣
bǐngchén
〖powerfulofficials〗執掌政權的大臣
柄國
bǐngguó
〖holdstatepower〗執掌朝政
柄權
bǐngquán
〖holdpower〗握有權力
柄權作惡
柄政
bǐngzhèng
〖beinpower〗掌握政權;執政
◎ 記載來源:辰集中木字部
◎ 康熙字典記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陂病切,兵去聲。壹作棅。說文柯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盧。註戈戟柄。 又爵豆之屬亦有柄。禮·祭統屍酢夫人執柄。管子·弟子職進柄尺。 又本也。易·下系坤為地為柄。 又權也。左傳·襄二十三年旣有利權,又執民柄。 又韓非子·二柄篇二柄?德也。 又山名。山海經柄山,其上多玉。 又通枋。詳枋字註。 又通秉。鬥柄。史記·天官書作鬥秉。 又集韻補永切,音丙。持也。 又唐韻古音必漾切。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