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翻譯

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翻譯

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翻譯如下:

西漢元帝時(前48~前33)黃門令史遊作。漢代教學童識字的書,如《倉頡篇》、《訓纂篇》、《凡將篇》、《滂喜篇》等都已亡佚,只有《急就篇》流傳下來。全書為三言、四言、七言韻語。三言、四言隔句押韻,七言則每句押韻,以便誦習。

篇中分章敘述各種名物,如姓氏人名、錦繡、飲食、衣服、臣民、器物、蟲魚、服飾、音樂以及宮室、植物、動物、疾病、藥品、官職、法律、地理等,不僅為識字而設,還有傳布知識、以應實際需要的意思。原書可能是用隸書寫的(考古有實物可證),名《急就篇》。

東漢時草書盛行,書家喜用草書書寫,而用草書書寫的名《急就章》,名其體曰“章草”。魏晉時期鐘繇、索靖、衛夫人、王羲之都有寫本,但都沒有流傳下來,只有三國時吳國皇象的寫本流傳下來。此字書舊分32章,相傳皇象寫本為3l章,宋太宗所寫為34章,不同傳本文字也略有異同。

現在所見有元代書家趙孟頫、鄧文原寫本,有明代楊政松江府學古刻本,各有優劣。註本有唐代顏師古註和宋代王應麟補註,《小學匯函》和《學津討原》都有刻本。《急就篇》由於實用性強,容納的知識量多,作識字課本兼常識課本,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正因為如此,它壹經出現,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從深宮到邊疆,從貴戚到工匠,都采用它作為啟蒙學習的教材。顧炎武說:“漢魏以後,童子皆讀史遊《急就》習甲子。《魏書》崔浩表言太宗即位元年敕臣解《急就章》,劉芳撰《急就篇續註》、《音義證》三卷。

陸暐擬《急就篇》為《悟蒙章》。”宋歐陽修編《州名急就章》、王應麟編《姓氏急就篇》,均仿《急就篇》。《姓氏急就篇》,以姓氏諸字排纂成章,以便記誦。雖以記錄姓氏為主,而臚列名物,組織典故,意義貫通。每句之下分註姓氏之源,貫穿了豐富的歷史知識。

篇末有自跋壹章,為小學識字之書,兼取常識教學之功。另外,明王祎撰《急就章》***三篇,取禹貢、詩、周官、山川、草木、鳥獸、六官之名為之,以示諸子,實屬常識課本。誠如經學家稱,自《急就篇》問世以後,“蓬門野賤,窮鄉幼學,遞相承稟,猶競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