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1995年第0619期文海英的文章,標題為:《公務員能按期長工資嗎?》;經濟日報2019年6月20日壹文的標題則為:《重要通知,這部分人“漲工資”了!快看妳能拿多少》。同壹家報紙,壹處用“長”,另壹處用“漲”。那就不妨再看看其他媒體。
2002年2月4日中國青年報壹文的標題是:《謝瓦爾德納澤工資要長50倍》;2010年5月17日文匯報壹文的標題為:《多地調工資標準 漲工資尤需穩物價》。也是壹處為“長”,另壹處為“漲”。
查閱多個媒體後,得到的印象是用“漲”的比用“長”的概率要高。筆者認為,此處應該用“長”字為妥。
據字典記載,與“漲”有關的詞語是漲潮、漲價等。漲潮是因外部引力作用水面的上升現象;而漲價則是因某種原因,物價比正常的或過往的值要高。細細琢磨其含義,某物的含量並未增加,而體積或標稱值增加了是謂“漲”。而“長”字則通常與生長、增長等意思關聯。我國的四次加薪是指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公務員的工資水平在全社會的地位已經不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加以增長以適應形勢的發展。這種增長不但是標稱值的增加,更是實際含量的增加。另壹種可能是職工在企業工作,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原來的工資已不適應他的價值了,必須有所增長以作調適。
所以用“長工資”應該比“漲工資”更為妥當。
壹孔之見,供學者與政府官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