貯字沒有壹聲。正確的拼音為 zhù。
貯(拼音:zhù)是漢語壹級通用漢字(常用字)。“貯”字具體產生時間不詳,有人認為最早見於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容器裏裝著“貝”(表示財物),有儲存、收藏之義。貯的本義為藏、貯藏。古書中也指貯存的財物。
釋為“貯”的壹方認為,從該甲骨文字形來看,它的四周像壹個“匣子的四壁”(即“寧”字的古體,讀為“zhù”,與現在簡化字的“寧(níng)”字只是字形相同,其他沒有任何關系),裏面放著“貝”在古代象征擁有的財富。
字形則把“貝”放在“寧”外面。它是壹個形聲字兼會意字,意為積聚、囤積。“寧”也兼表音的字。也有人認為“寧”是“貯”的古字,最早的“寧”字像上下及兩旁有柱,中空可貯物的容器或處所,後來加了“貝”旁就形成了的形聲字“貯”。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部貯康熙筆畫:12部外筆畫:5《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並音?。《說文》:積也。《玉篇》:藏也。《廣韻》:居也。《公羊傳·僖三年》:無貯粟。《前漢·食貨誌》: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與〔寧著〕、褚同。《周禮·地官·廛人註》:謂貨物〔寧著〕藏於市中。《釋文》:〔寧著〕本或作貯,又作褚,皆同。又同著。《史記·貨殖傳》:積著之理。註:著,張呂反。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