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漢字傳入日本以來,受到日本語言、社會、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中日簡化字字形的比較,揭示了日本為了使漢字更好地表達日本文化,既註重漢字的本義,即所謂的“傳統字論”,又以民族文化為本位的意識形態,體現了日本漢字文化既吸收借鑒中國漢字文化,又擺脫中國文化束縛,與中國漢字文化相呼應的特點和民族心理。
中日簡化字的差異及其原因
根據日本內閣發布的《常用漢字表》(1981)和《中國常用漢字表》中的壹、二類常用漢字(3500),可以發現字形有差異的漢字約有600個,其中約588個是結構字形,如。外觀差異約有46種,如:亞(亞)、渴(渴)、耳(耳)、鳥(鳥)等。(括號外的漢字為日文簡化字,括號內的為中文簡化字)。
漢字和日文在字體結構上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雙方在字體排列上遵循不同的選字或用字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日本常用漢字表更註重“原形本義”,即所謂的“傳統字論”。如果從大的方面來看,可以分為兩種:壹種是字形和字義完全壹致。如:“魏、譚、齊、車、馬、馮、子、北”等;另壹類是選詞或用詞的意圖與原意不完全壹致,只是有壹些曲折的間接聯系。與前壹類相比,後壹類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另外,如果數字符合初始形態的本義,也就是所謂的“傳統字論”,那麽就選擇筆畫少的為正體。比如“子”和“龍”是壹對異體字,都可以反映字的本義,但前者因為筆畫少而被選為正字法。在整理中國的字形時,我們遵循簡單、便於應用的原則。“整理字形的標準是:同壹種宋體,如果筆畫不同或結構不同,選擇壹種容易辨認和書寫的形狀;如果同壹個字的筆畫結構與手寫楷書不同,宋體就盡可能接近手寫楷書,這並不完全是基於文字學的傳統。”
2.在更深層次上,日本選擇和使用漢字的原則也與其文化密切相關。字形是文字內容的形式承載,是文字成為文字的物質支撐。漢字要消除有聲語言傳播的時間障礙,字形是必要條件,漢字的文化功能,尤其是文化蘊涵功能,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字形來實現的。字形是中國文化意蘊的鏡像。如果同壹個字有壹個以上的字形,也就是所謂的異體字,那麽它的形義之間就存在多維關系,這種形義多維關系的字形就有更多的機會包含壹些文化信息。同形異義詞不僅是歷時性的,而且是同時存在的。漢字傳入日本後,受到日本語言、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制約,成為日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為了讓漢字很好地表達日本文化,不僅考慮到漢字的本義,也就是所謂的“傳統字論”,還以民族文化為標準。
日本漢字的文化意蘊
1.單字的文化內涵考辨
“災”和“禍”都屬於認識字。《說文·傳布》:
這場災難。日本列島瀕臨太平洋,屬於著名的地殼運動帶。自古以來就是島國,地震、火山、海嘯、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多發。日本之所以有意選擇“災難”壹詞,不僅是因為它描述了該詞所指現象的成因——水與火,這更符合該詞的本義,也符合日本的自然環境。而中國“災”字的簡化字形只是字義所指現象的典型表現——房子被火燒了。
“和“伊”,“”是會意字,甲骨文從羊,從我(刀鋸),意思是用刀宰殺牛羊作為祭祀。金文大統,篆書工整,官改後的楷書書寫有語義。而“我”是象形字,本義是鋸具,後為《說文·我蔔》假借的第壹人稱代詞:“Xi,我自己的尊嚴也”,但日仍以“Xi”為字形,不加簡化,取詞意圖首先是保證此義所指概念關系密切的現象(在中國已符號化,簡化為“易”)。另外,日本的“Xi”既不是來自中國的儒家,也不是東方的佛教,屬於日語範疇。包括良心、名譽、善良、忠誠等。,實際上包含了不讓自己的名字和名譽被任何誹謗所玷汙的責任。“Xi”的這種責任在大量的傳統文獻中被歌頌,並被視為與勇士的美德壹樣。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日本民族敘事詩《官人藏》(又名《四十七羅納爾的故事》)。講述了47個忠誠的浪人拋棄壹切,為他們的領主的面子報仇,然後集體剖腹的故事。原因是當地壹個名人自尊心受到了侮辱,覺得有損威嚴。雖然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價值不大,但它被選作自己的教科書,在劇院上演,被拍成現代電影,被印成通俗刊物,成為日本充滿活力的文化的壹部分,為今天所有婦女兒童所熟知。
“恥”和“恥”是壹對異體字。中國以羞恥心為正體選詞,日本以羞恥心為正體選詞,中日正好相反。說文:“羞,羞。”小篆的字形是“恥”,由耳及心,給人“聽到批評就慚愧”的聯想。這就是羞恥的本義。《恥》寫《恥》由識字變為形聲字,音止於耳。這是因為在官改之後,很多漢字的偏旁部首和筆畫都混淆了,大大削弱了漢字的動力。所以學者們都認為“隸書”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可見,日本常用漢字表中取“恥”字的用意,壹方面是因為“恥”字的字形更符合字變前的本義和傳統的字論,即字形以其所指概念的結果表達本義(中國以遵循習俗的原則取“恥”),另壹方面,日本自古以來就是壹個相對封閉的社會。長期以來,日本人已經完全習慣了生活在壹個狹小封閉的群體空間裏,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關註著別人的眼色和眼神。日本著名語言學家金田壹春彥先生,是他日常行為的根本準則。”因此,日本人的“羞恥感”源於這樣壹種心理,即試圖隱藏自己的缺點、弱點和與他人的差異,避免因暴露這些缺點、弱點和差異而受到歧視。是壹種以自己為核心和別人比較時產生的自卑心理。
2.詞群的文化意蘊考辨
(1)“顏”與“裹”——壹幅表裏矛盾的人格畫像。“顏”是形聲字,篆書出自書頁。官改後楷書"顏"字。《說文·頁部》:“顏,眉間,從頁,顏生。”原意是眉心之間,俗稱唐寅。後來擴展到額頭、臉型、臉型、顏色等等。“裹”是指衣服的內層:綠衣、綠衣、黃衣。後來引申指的是裏面。日本常用漢字表保留了這兩個字的初始形式,而在中國則簡化為“顏”和“和”。”這是日本人特有的“嚴”和“裹”的行為觀念。日本人壹直用“顏”字來表示個性、性格、權力和名譽。他們壹方面註重表面現象,另壹方面更註重“隱蔽、朦朧、模糊”和“包裹”。日本人之所以重視“顏”,是因為他們認為這和性格、人品、名聲有關,但能影響這些本質東西的,是“裹”。日本有壹句很著名的話,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喜歡露骨直接的說法和行為,因為壹旦事情太清楚了,事情的任何價值都會消失。(2)男湯(男澡堂)、女湯(女澡堂)、錢湯(澡堂)、秘湯(位於山中壹處鮮為人知的溫泉)——日本洗浴文化“湯”,音義兼備。金文、篆書以水為基礎,湯聲也是熱意。官改後楷書寫湯。”《說文·水部》:“湯,熱水也。從水裏,噝噝作響。“原意是熱水。也指溫泉(海中有很多溫湯,包括新豐立山湯)。日本取其本義,但未簡化,而中國取其引申義(帶汁蔬菜),簡化為“湯”。基於眾多火山的獨特地理環境,日本成為了壹個溫泉王國,全國有數萬處天然溫泉,為日本人滿足皮膚的愉悅和強身健體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源泉。不僅溫泉浴場遍布日本列島,投幣式淋浴箱也隨處可見。公共澡堂的生意蒸蒸日上,使日本人成為世界上最喜歡洗澡的民族。在日本洗澡具有宗教意義,即潔凈、清靜、信仰,表示對上帝的感恩,以及身心融入凈土的佛教“聖地”。對“幹凈”的追求自然成為超越時代的絕對審美原則。這壹原則深刻地影響著這個民族的審美感受、道德意識乃至文化心理,賦予這個民族以鮮明的精神印記。如進門脫鞋的規則和禮儀;千百年來,它壹直主宰著日本主流畫壇,能引起日本人共鳴的,總是那種清爽、明朗或略帶朦朧的畫風。
3.詞語系統的文化意蘊考辨
(1)“門”旁文化考證——日本和諧建築與空間文化壹瞥。日本是島國,寸土寸金。日本人合理利用空間,巧妙地使狹小的空間呈現出美觀、和諧、實用,形成了獨特的空間文化。日本和諧建築是空間文化的代表作。其中,最典型的是門旁的漢字——“如”、“健”、“閑”。
《說文》門部:門,葉文人,出自兩戶,象形。日本為了保持其象形程度,在借用該詞後並未簡化(中國存為“門”)。日本人所說的“門”,幾乎都是建在“邊界線”上的門,也就是與外界隔絕的門。壹般稱為“出入口”,壹般不上鎖,而屋內的門多為“~”和~”。中國的房子壹般有幾個“門”,日本只有壹個。再看“如”字,是認識的字,青銅銘文跟門,中間像個門閂。官改後,楷書註銷,異體字為陰。”《說文·門司》:“關,持門橫用木,而從門,聲。“原意是插銷。在日本,“門前的壹塊地”稱為“玄關”,壹般比室內低十厘米左右。日本人接待外人時,往往是在“玄關”裏招待,比如斧子和鮮花,其他的什麽都沒有。看似白白占用了壹個空間,但對日本人來說,卻是體現主人審美情趣的重要空間。”通”,原本是“閑”,是壹個會意的詞。妳可以在門裏看到月光會的意義。篆書把月亮移到門口整理。官改之後,楷書寫作就閑了。為天而不是為月寫作。”《說文·門司》:“閑,隙,從門,從月。“原意是差距。上面提到的“羅璇”也很好的體現了“空間”玄隱”不屬於房子的“裏面”或“外面”,而是屬於“裏面”和“外面”之間的“房間”玄隱“給主人和客人壹個回旋的余地,主人可以在“羅璇”中判斷是否邀請客人進屋。即使客人沒有被邀請進屋,因為他們在“玄隱”受到了接待,他們也不會被拒之門外。日本人之所以非常重視“玄隱”,把它弄得整潔明亮,是因為“玄隱”是生活中重要的“房間”“空間”是壹種情境,壹種氛圍,給人以充分的想象和判斷的空間,而這種“空間”尤其受到日本文化的重視和尊重。如果用“日本”來代表日本民族,用“門”來代表社會環境或規則,那麽“建”不過是日本的人際關系地圖。從外面的“門”到裏面的“太陽”,中間有壹個空間,底部有壹個開口。這個空間不是物理隔斷,而是給自己定位,與外界保持聯系;這種開放是為了留下思考或回旋的空間,以尋求和解。即使是朋友也要保持壹定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產生“美”。所以日本人在表達時空意義上的範圍時,更註重的是作為壹個空白區域的緩沖。甚至幹脆把“人”稱為“人”;合夥人被稱為“中間房”;我不知道我兒子在社會上,傻逼)”。不管和誰交往,都要註意“關系”。有人把日本文化稱為“人際文化”(日本的日本文化,日本文超社武彥著)或“人際主義”(日本著名教授濱口圭俊提出,對比歐美國家的個人主義),意思是在行事時充分考慮他人或其組織的立場、心情和相互關系,強調相互依賴和尊重。日本人覺得“同”是壹種平衡感,可以用來對人和事都進行幹預,使原本不平衡的事物得到平衡,這種平衡感深深隱藏了日本人對人或事的和諧感,體現在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日本人很少握手表示問候,壹般會保持壹定距離,以點頭、彎腰、鞠躬直至跪下、匍匐表示。再比如:俳句是日本文化中壹種獨特的詩歌形式。有人說它是世界上最短的八股詩,只有17個音符。日本人認為好的俳句不要求它表達任何思想、觀點和感情,更不要求它表達任何評論和判斷,而是可以用語言描述壹種情況,給讀者以廣闊的想象空間。也就是能制造出壹種產生各種遐想的“相似”。江戶時代著名的儺人,被壹個“跳”字形象地串聯起來,構成了壹幅時空交匯、天地渾然壹體的立體畫卷。而且它所描繪的空虛寂寞的情境,非常符合日本人想象的審美意境。相撲,日本的國球,也很好的體現了“同”文化。每次遊戲之間,總有提供獎勵、喝濃水、撒鹽凈化土壤平臺等內容。,並用“時間”把緊張的遊戲分開,讓遊戲既緊張又輕松。觀眾置身於時空的間隔中,享受著集心智、技巧、身體於壹體的古老比賽。參賽的運動員也在自覺不自覺地磨練自己的“中間”意識和“中間”(夥伴)精神。日語中也有很多中性的、模棱兩可的語言使用“迂回”或委婉否定。這種“太空”文化的誕生主要有兩個原因:壹是自古以來的農耕作業都需要協調、合作和耐心。同時,年復壹年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讓他們習以為常,采取積極的態度。人們從變化中學會理解“美”的存在,欣賞從壹種狀態到另壹種狀態的過渡,也就是“時間”。第二,日本幾乎可以被認為是壹個單壹民族的國家。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宗教信仰非常接近,因此他們的意識形態相對穩定,彼此之間有著強烈的文化認同感。日本人常常可以心照不宣地表達自己的感情,“然而我感受到了神聖獨角獸和諧的心跳”,而不用浪費口舌。還有壹句話叫“閑”,“說起文學,娘兒們”:“閑,蘭也,有木有從門。”原意是柵欄。後來又被借用為“閑適”,從gap延伸到閑適寂靜,也可以說是日本人的另壹種審美追求。因為日本的氣候四季分明,所以日本人對大自然的變化非常敏感,經常表現出與大自然融為壹體的感覺。這種“感性”的特點,使得日本人有壹種“哀物、玄妙、閑適”的審美觀念。被稱為“和室”的日式住宅幹凈整潔,給人壹種在奢華的樸素中回歸自然的古樸悠然之美。從字形上看,日本人不願意把包含自然事物的“閑”字簡化(日本人更願意理解為樹),所以我們可以理解。因此,門旁的漢字不僅包含了日本人生活空間的審美意識,也顯示了他們“距離產生美”的審美意識
②“Xi”壹詞體現了自然與人類的和諧統壹。在中國,“氣”簡化為象形字,甲骨文如雲。因為很容易與數字“三”混淆,所以金文和篆書文字都微微彎曲,看起來像雲上升,流動。官改後,楷書寫“齊”。《說文·齊補》:“氣,雲氣也。象形。”原意是雲氣。後來偏旁,用“氣”表示“雲氣”的意思,在日本縮寫為“氣”,即下半部有個“易”。《康熙字典》:“五”,古文為“易”或上下加橫杠。《漢字起源詞典》:“五”,象形字,甲骨文的原象是十字形,或上下加壹橫杠以突出交錯之意,金文相同,篆書工整,楷書寫法是官改後的“五”。《說文·五部》:“五,五行也。從兩點開始。陰陽相交於天地之間的午後。”這是對當時社會思想的附言,原意應該是縱橫交錯。但根據《說文》的解釋,日本以與本義密切相關的現象來表達本義為取詞之意:“勉”其實就是五行之氣,金、木、水、火、土。王充曾在《論衡》中說,五行之氣生萬物,人用萬物做萬物。五行不能相容,就不能相容,不相容就不能用。萬物相害,動物相優,都是氣的五行在起作用。指出五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排斥、相互制約的。正是這種關系的協調和結合,使得宇宙萬物始終處於平衡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不僅尊重和親近自然,而且非常重視人的精神感受,與他人保持著和諧的關系。他們在引入“氣”的同時,又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進壹步延伸和拓展了“氣”的含義,使得日語中的“氣”更加生動形象。“Xi”的意義隨著搭配和場合的不同而變化,它不僅表達了變化和流動的自然現象,而且更有意義。
標簽
中日簡化字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結構上。日本的選字原則既考慮到了原形的本義,即所謂的“傳統字論”,又體現了基於民族文化的意識形態。另外,日本對認識字的保留情有獨鐘。所謂知道,就是字形的形成和形意的聯系是比較松散的,需要借助某種聯想來把握其動因。這種性質決定了用心照不宣的方法形成的漢字有更多的機會傳遞有價值的文化信息。而且從另壹個角度也說明,在所有不符合外國人思維規律或難以理解接受的認識詞中,都有壹些獨特的、有價值的外國文化信息。另壹方面,其形成的動因只是反映了思維規律和普遍的觀念意識,而壹般沒有跨國的文化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