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王羲之所有書書法的釋文

王羲之所有書書法的釋文

到我的百度空間復制吧,字數太多,我當時壹個發不了,發了兩篇文章王羲之行草書釋文全集(壹百二三十貼)之壹、之二才發完的。

舉例如下(之壹的壹部分):

王羲之 行草書釋文 全集(壹百二三十帖) 之壹2012-05-12 13:16蘭亭序 ①神龍本(馮承素摹本),白紙本。行書。高24.5厘米,長69.9厘米。28

行,324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②黃絹本(褚遂良摹本)。高32.2厘米,寬711厘米(含題跋)。行數、字數與神龍本同。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壹觴壹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壹世,或取諸懷抱,晤言壹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壹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壹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姨母帖 摹本,硬黃紙本。行書。高26.3厘米。6行,42字。遼寧省博物館藏。

釋文 : 十壹月十三日羲之頓首頓首: 頃 NE5DC 姨母哀,哀痛摧剝,情不自勝,奈

何奈何。因反慘塞,不次。王羲之頓首頓首。

寒切帖 摹本, 紙本。草書。高26厘米,橫21.5厘米。5行,51字。天津市藝術

博物館藏。

釋文 : 十壹月廿七日羲之報:得十四、十八日二書,知問為慰。寒切,比各佳不? 念

憂勞,久懸情。吾食至少,劣劣。力因謝司馬書,不壹壹。羲之報。

初月帖 摹本, 硬黃紙本。草書。縱26.3厘米,橫32厘米。8行,61字。遼寧省

博物館藏。

釋文 : 初月十二日山陰羲之報:近欲遣此書,停行無人,不辦。遣信昨至此。旦得去

月十六日書,雖遠為慰。過囑,卿佳不?吾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憂悴。力不具。羲

之報。

平安帖 摹本,硬黃紙本。縱24.7厘米。4行,27字。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亦稱《修載帖》,與《何如帖》、《奉橘帖》***壹紙,橫46.8厘米。

釋文 : 此粗平安。修載來十余日。諸人近集,存想明日當復悉來。無由同,增慨。

何如帖 摹本,硬黃紙本。縱24.7厘米。3行,27字。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又名《不審尊體帖》。此帖與《平安帖》、《奉橘帖》***壹紙,橫46.8厘米。

釋文 : 羲之白:不審尊體比復何如?遲復奉告。羲之中冷無賴。尋復白。羲之白。

奉橘帖 摹本,硬黃紙本。縱24.7厘米。2行,12字。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與《平安帖》、《何如帖》***壹紙,橫46.8厘米。

釋文 :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快雪時晴帖 摹本, 麻紙本。縱23厘米,橫14.8厘米。4行,28字。行書。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 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遊目帖 摹本, 紙本。11行,102字。草書。《遊目帖》又名《蜀都帖》。日本

廣島安達萬所藏,毀於火。

釋文 : 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沖《三都》,殊為不備。

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遊目意足也。可得果,當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

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彼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領、峨眉而旋,

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於彼矣。

旃·胡桃帖 敦煌石室臨本, 紙本。縱25.2厘米,橫20.6厘米。5行。草書。英

國大英圖書館藏。此帖全文見《右軍書記》:‘得足下旃 、胡桃藥二種,知足下至,

戎鹽乃要也,是服食所須。知足下謂須服食,方回近之,未許吾此誌。知我者希,此

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壹笑。’現存此帖已殘,僅存21字。

釋文 : ……回近之,未許□□□。知我者希,此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壹笑。

瞻近帖 敦煌石室臨本(附趙孟 NFDA2 臨本),紙本。縱25厘米。8行。草書。

英國大英圖書館藏。 此帖與《龍保帖》 ***壹紙,橫37厘米。全文見《右軍書記》:

‘瞻近無緣省告,但有悲嘆。足下小大悉平安也。雲卿當來居此,喜遲不可言,想必

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當不居京。此既僻,又節氣佳,是以欣卿來也。此信旨還具

示問。’現存此帖已殘,僅存34字。且‘告’字書為‘苦’字。

釋文 : □□□□□苦,但有悲□。□□□□□平安也。□□□□□此,喜遲,□□□。

想必果言苦□□□。亦度卿當不□□。□既避,又節氣□,□□欣卿來也,此信旨□

□示問。

龍保帖 敦煌石室臨本, 紙本。縱25厘米。2行。草書。英國大英圖書館藏。此

帖與《瞻近帖》***壹紙,橫37厘米。全文見《右軍書記》:‘龍保等平安也,謝之。

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而此帖只臨存11字。

釋文 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

頻有哀禍帖 摹本, 紙本。縱26.9厘米。3行,20字。行書。日本東京前田育德

會藏。此帖與《孔侍中帖》***壹紙,或將二帖總稱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

釋文 :頻有哀禍,悲摧切割,不能自勝,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孔侍中帖 摹本, 紙本。縱26.9厘米。6行,42字。行書。日本東京前田育德會

藏。此帖與《頻有哀禍帖》***壹紙,或將二帖總稱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

釋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報:且因孔侍中信書,想必至。不知領軍疾後問。憂懸不能須

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報。

喪亂帖 摹本, 紙本。縱28.7厘米。8行,62字。行草書。日本皇室藏。此帖與

《二謝帖》、《得示帖》***壹紙。

釋文 :羲之頓首:喪亂之極,先墓再離荼毒,追惟酷甚,號慕摧絕,痛貫心肝,痛當

奈何奈何! 雖即修復,未獲奔馳,哀毒益深,奈何奈何!臨紙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頓

首頓首。

二謝帖 摹本, 紙本。縱28.7厘米。5行,36字。行草書。日本皇室藏。此帖與

《喪亂帖》、《得示帖》***壹紙。

釋文 :二謝面未? 比面遲承良不靜。羲之女愛再拜,想邰兒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議

當試,尋省。左邊劇。

得示帖 摹本, 紙本。縱28.7厘米。4行,32字。行草書。日本皇室藏。此帖與

《喪亂帖》、《二謝帖》***壹紙。

釋文 :得示,知足下猶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

王羲之頓首。

袁生帖 摹本, 紙本。縱27厘米,橫10.3厘米。3行,26字。行草書。日本藤井

有鄰館藏。

全文見《右軍書記》:‘產婦兒萬留之,月盡遣,甚慰心。得袁、二謝書,

具為慰。袁生暫至都,已還未?此生至到之懷,吾所盡也。

弟預須遇之。大事得其書,無已已。二謝雲秋末必來,計日遲望。萬羸,不知必

俱不? 知弟往別停幾日,決其***為樂也。尋分旦與江、姚女和別,殊當不可言也。’

此帖只是《產婦帖》中的壹小段,即:‘得袁、二謝書,具為慰。袁生暫至都,已還

未?此生至到之懷,吾所盡也。’此帖末句少刻壹‘盡’字。

上虞帖 摹本, 紙本。縱 23 厘米,橫26厘米。7行,58字。草書。上海市博

物館藏。《上虞帖》又名《夜來腹痛帖》。

釋文 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

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雲何,甚令人耿耿。

遠宦帖 摹本, 紙本。縱 24.8 厘米,橫21.3厘米。6行,53字。草書。臺北

故宮博物院藏。《遠宦帖》又稱《省別帖》。

釋文 : 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子亦多遠宦。足

下兼懷,並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七月帖 摹本, 麻紙本。縱 27.7 厘米,橫25.8厘米。6行,50字。草書。臺

北故宮博物院藏。《七月帖》又稱《秋月帖》,與《都下帖》裝為壹卷。

釋文 :七月壹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嘆。信反,得去月七日書,知足下故羸疾

問。觸暑遠涉,憂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都下帖 摹本, 麻紙本。縱 27.7 厘米。5行,45字。草書。臺北故宮博物院

藏。《都下帖》又稱《桓公當陽帖》。與《右軍書記》相校,此帖‘仁’字下裁去27

字。

釋文 : 得都下九日書。見桓公當陽去月九日書。久當至洛,但運遲可憂耳。蔡公遂危

篤,又加 NFDA1 下,日數十行,深可憂慮。得仁(祖廿六日問,疾更危篤,深可憂!

當今人物眇然,而艱疾若此,令人短氣。)

三月帖 再臨本, 紙本。 5 行,42字。草書。《右軍書記》有著錄:‘三月

十三日羲之頓首:近反亦至,念足下哀悼之至,不可勝。更寒外,足下何如?吾劣劣,

力遣知問。王羲之頓首。’著文與此帖文字稍異。

釋文 : 三月十三日羲之頓首:近返□至,念足下哀悼之至,不可勝。更寒外回,足下

如何?吾劣劣,遣問知。王羲之頓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