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的本義:動詞,反叉兩腿而立。引申義:動詞,彼此連接,彼此對叉。
交,象形字,甲骨文(圖F)像壹個人(圖E)兩腿左右錯立(圖D)。金文(圖C)、篆文(圖B)承續甲骨文字形。造字本義:動詞,反叉兩腿站立。隸書(圖A)變形,成為“六”、“乂”組合,沒了“人”影。《說文》:“交,交脛也。”古時五嶺以南(向南可到今越南境內)有“交趾”之國,或與此“交”字有某種關聯。泛指交叉、交錯。
《楚辭·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由交叉引申為連接、接觸,由連接、接觸引申為結交、交往、交付、付給等義,由交往引申為交情、友誼,由接觸、交往引申為同時、互相,用作副詞。
康熙字典
子集上亠字部交·康熙筆畫:6 ·部外筆畫:4
〔古文〕?《廣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並音郊。《小爾雅》:俱也。《廣韻》:***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誌同也。
又友也。《易·系辭》:上交不諂,下交不凟。《禮·郊特牲》:為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又交交,鳥飛貌。《詩·秦風》:交交黃鳥。
又交加,參錯也。《前漢·劉向傳》:章交公車。
又州名,南越地,漢置交州。《書·堯典》:申命羲叔宅南交。蔡傳:南交,南方交趾地。
又衣領也。揚子《方言》:衿謂之交。
又同蛟。《前漢·高帝紀》:則見交龍於上。《史記》:作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