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尚
“奧林匹克運動會”這個外來詞,在中國已經有了百年的漢譯史,從其被引入國內並第壹次被譯為漢語,就和我們結下了不解之緣。最早將其翻譯過來的是清末譯學進士顏惠慶主編,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英華大辭典》,煌煌兩巨冊,堪稱中國近現代史上第壹部大型英華辭典。大型詞典的特點在於壹個全字,它主要是供專家學者參考之用。這是1908年的事,對於壹個像“Olympic Games”這樣的詞,如果僅僅局限於大型詞典裏面,那麽其普及程度會大打折扣。7年之後,由謝洪賚、徐銑、甘作霖編撰的《袖珍英漢辭林》,收入了該詞,這是奧林匹克在中國讀書人中間獲得普及的壹個標誌。
《袖珍英漢辭林》是壹部小型實用型辭典,191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全書1595頁,6年之後,也就是1921年已出至第十三版,6年之中,平均每年再版2次,可見其受歡迎的程度,已經不在當今最火爆的辭典之下。同時另壹部小型實用型辭典,翁良等人編《英華合解辭匯》,也是1915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初版,也收有奧林匹克壹詞,這也是壹部在民國期間深受讀書人喜愛的普及型英語詞典之壹。這兩部小型詞典把奧林匹克壹詞,從中國的精英階層迅速傳播到壹般讀書人中間。
《袖珍英漢辭林》在英文“Olympic Games”之後的漢文註釋是這樣寫的,“古希臘每四年舉行壹次之大競技會”,這裏沒有漢譯奧林匹克,《英華合解辭匯》則明確的寫作“古希臘在窪林比亞每四年壹舉行之競技會。”“窪林比亞”是20世紀初人們對奧林匹克的壹個譯名,因為當時還沒有今天這樣的統壹譯名,所以在不同的詞典中,今天的奧林匹克就有不同的漢字書寫樣式。
隨著本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結束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們不能不想起那些把奧林匹克運動會英語詞漢化的前輩們,不能不想起那些把這個漢化詞傳播開來的老外語詞典。收藏在個人看來雖然只是個小事,可是其中卻也包含著大歷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