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的繁體字康熙字典:城(cheng)。
1、城的拼音:chéng。
2、城異體字:?。
3、城的筆順:壹丨壹壹ノフフノ丶。
4、康熙字體:城。
5、康熙字典:城(醜集中 )(土部)? 康熙筆畫: 10畫 部外筆畫: 7畫。
唐韻是征切《集韻》《韻會》《正韻》時征切,?音成。內曰城,外曰郭。《釋名》城,成也。壹成而不可毀也。《古今註》盛也,盛受國都也。《淮南子·原道訓》夏鯀作三仞之城。壹曰黃帝始立城邑以居。《白虎通》天子曰崇城。《史記·始皇本紀》帝築萬裏長城。《前漢·元帝紀》帝初築長安城。城南為南鬥形,城北為北鬥形,因名鬥城。
又諸侯僭侈,建城逾制,謂之產城,若生子長大之義。《司馬法曰》攻城者,攻其所產。
又《唐·李肇·國史補》元日冬至,大朝會,百官已集,宰相後至,列燭多至數百炬,謂之火城。《王禹偁·待漏院記》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
又層城。《淮南子·地形訓》掘昆侖墟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孫綽·天臺賦》茍臺嶺之可攀,亦何羨於層城。
又官名。《左傳·文十六年》公子蕩為司城。《註》宋桓公,以武公諱,司空攺司城。
又宮名。《前漢·班倢伃傳》倢伃居增城舍。
又山名。析城,在河東濩縣西。《書·禹貢》底柱析城。
又赤城山,在會稽東南。《孫綽·天臺賦》赤城霞起以建標。
又墓地曰佳城。《博物誌》夏侯嬰死,送葬至東都門外,馬踣地悲鳴,掘之,得石槨,銘曰:佳城郁郁,三千年見白日。籲嗟滕公,居此室。
又姓。城渾。
又司城,復姓。
又葉辰羊切,音常。《韓愈·贈張籍詩》我友東來說,我家免禍殃。乗船下汴水,東去趨彭城。
城的字源
城的本義指城墻,即古代為防禦或劃分區域而築的高墻,如萬裏長城、城下之盟中的城,都是指這種高墻。城分內外城。內城叫城,外城叫郭。城墻通常是沿聚居地的四周而建,把聚居地圍在其中,故城又指城墻內的地方、如城區、東城、西城等。由此引申,城又專指城市,與鄉村相對,如城鄉差別、滿城風雨、不夜之城中的城、其義都是相對於鄉村而言的。
中國歷史上修築有各種類型的城,多屬防禦工事,如萬裏長城。修築城墻的目的雖然主要是為了守備,但城的主要作用還是能夠方便人們的生活。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的含義也在不斷豐富。在現代,為了體現某種規模或氣派、人們也常常把某些大型的專業市場稱為城,如商城、美食城、圖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