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
曾國藩在家書中反復提到勤勉、謙恭、恒心、堅韌與自我反省。註重進德修業,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與牢騷滿腹。鹹豐年間,九弟沅甫曾在信中說到自己“意趣不在此,則興會索然”,他在回信中告誡說“此卻大不可。凡人做壹事,便須全副精神註在此壹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正是讀了這壹段金玉良言才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專心致誌的治學原則。反觀現在的學術界,浮躁之氣盛行,學術造假時有發生,師生皆不能專註於學問,直接影響到學術創新。學風的敗壞,必然會導致世風的的敗壞,世風的敗壞反過來又會影響到學風,這應該成為全社會關註的問題,正學風才能促世風。
“和氣致祥,乖氣致戾”,君子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富家子弟多驕,貴家子弟多傲”,曾國藩多次在信中告誡諸弟要“平驕矜之氣”“戒傲惰二字”,“不宜非議譏笑他人”。
做人當自強,而不是與人爭強。曾國藩在致九弟的信中引經據典,歷數從古至今壹些強勢人物的悲慘結局,告誡諸弟加強自身修養而不是與人爭強鬥狠。“古來如李斯、曹操、董卓、楊素者,其智力皆橫絕壹世,而其禍敗亦炯異尋常……。故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這倒讓我想起由楊絳翻譯的英國詩人蘭德的詩歌裏的壹句“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不與人爭,不是不求上進,而是壹種豁達,壹種隱忍,壹種自我保護。“勿各逞己見”不是沒有主見,而是壹種“謙謹”與寬容。
讀書
曾國藩壹向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認為讀書可以改變壹個人的氣質,他在致諸弟的信中反復提到讀書的重要性和讀書的方法。教育兒子和兄弟子侄讀書要勤勉,安於居家苦學,堅持早起,擁有恒心。
在講到怎樣讀書時,他在壹封信中寫到“蓋士人讀書,第壹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誌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學問無盡,不甘以壹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看天,皆無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壹不可。”他勉勵兄弟自立課程,還為他們設立了課程表,從早到晚,從讀到寫,從史到經,從讀書到修身養性,詳細至極。
很多人讓孩子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國藩卻不願孩子做官。他在寫給兒子紀鴻的信中曰:“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長讓孩子讀書是為了讓孩子通過考試入“仕途”,為自己和家人長臉面,謀福利。殊不知,我們的讀書理念培養出了很多有文化沒有教養的自私自利的人,只註重學習分數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喪失了自我規劃和沒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不能不說這已經成為社會的悲哀。
治家
古人雲:“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深諳“家和萬事興”的道理,他在給父母的信中壹再囑托要教弟“以和藹為第壹”。他在壹封給父母的書信中寫到“夫家和則福自生,若壹家之中兄有言,弟無不從,弟有請,兄無不應,和氣蒸蒸而家不興者,未之有也。”
從《曾國藩家書》中可以看出曾國藩對各位弟弟的生活極具關懷,小到他們的生活起居、為人處事,大到從他們婚姻與、職業前程與家族祠堂修繕和墳塋改葬,無不壹壹掛在心上。曾國藩認為“福禍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由天主者,無可如何,只得聽之。由人主者,盡得壹分算壹分,撐得壹日算壹日。吾兄弟斷不可不洗心滌慮,以力挽家運”曾國藩認為家運恒通須有三項條件,壹是兄弟和睦,而是體孝道,三是實行勤儉。
曾國藩在書信中幾次提到祖父留下的八字家訓:豬、蔬、魚、書、早、掃、考、寶。讀書、種菜、養魚、餵豬,為居家之事;起早、打掃潔凈、誠修祭祀、善待親族鄰裏,是治家之法。簡簡單單的八字家訓,又有幾家能夠做到?
待人
幫助鄰裏族人是曾氏家族的傳統門風。
盡管曾國藩在京生活曾壹度很窘迫,靠借錢度日過年,但仍舊寄錢給族人以自助。在談到為什麽接濟親戚族人時,曾國藩寫到“家中之債,今雖不還,後尚可還,贈人之舉,今若不為,後必悔之!”“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於我,我當以所余補人之不足,君子處薔境,亦兢兢常覺天之厚於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薔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道光年間,曾國藩越四級而超升,托叔父將黃金十兩兌錢送與最親最苦之人。節儉用度,置義田以濟貧民,捐銀修祠堂。
曾國藩在家書中教育子女和諸弟過日子要能勤能儉,略有結余,有人做官“侍鄰裏不可不略松,而家裏不可不守舊”。 與眼下很多為富不仁,到處顯擺甚至胡作非為的官宦子弟與富家子弟的行為相比,是何等的天上地下!
2014年壹個最為走紅的字眼“土豪”進入了BBC節目,也進入了牛津字典,越來越多的人在爭做“土豪”,國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難怪美國的蘭德公司評價國人說“中國人只在乎他們直系親屬的福址,對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人所遭受的苦難則視而不見。” 而這種自私、冷漠和無情毋容置疑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交友
俗話說:“千金難買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國藩十分註重交友待人的原則,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們學習。
八教是指與以下八種人交朋友:勝己者;盛德者;去圍著;肯吃虧者;直言者;誌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與以下九種人交友:誌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全無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曾國藩在京為官,從不肯輕受人惠,情願別人占他的便宜,斷不肯占別人的便宜,在《家書中》,他多次告誡子侄親近良友、對待朋友必信必誠、患難與***勿留遺憾、勿與權貴相交、不可輕取人才等。
從某種程度上講,自己是什麽樣的人,就會與什麽樣的人交朋友,交什麽樣的朋友,就會有什麽樣的人生。在青少年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把握交友原則至關重要,交友不慎就會貽誤自己的前程。
養生
曾國藩壹生體弱,但卻道德、軍功、文章三不朽,這主要得益於他的養生之道。他的養生方法,至今有著廣泛的實用價值。
他的養生九訣包括:眠食有恒、戒惱怒、每天睡前熱水洗腳、節欲、兩飯後千步走、不輕易服藥、靜坐有常時、騎射練筋骨、種花養魚怡性情。
曾國藩在給四弟的心中寫到:“莫買田產,莫管公事,二語而已。盛世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富貴人家不可不牢記此二語。”他勸九弟勿惱勿怒,生病當以自養自醫為主,不宜過多服藥。
雖然現在的物質條件和醫療條件不斷提高,但這些養生的理念仍值得現在的我們借鑒。
法國作家羅蘭說“生命不是壹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壹面成長,壹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壹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壹分每壹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壹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環境給壹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 留物質財富於子女不如留精神家產,古語雲“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寫給父母兄弟的,也是寫給後世之人的,閱讀《曾國藩家書》我們可見賢思齊,慎獨內省,立德、立行、立言,修身養性,培育子女,樹可世代薪火相傳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