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世人常說:“老牛吃嫩草”,後面5個字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世人常說:“老牛吃嫩草”,後面5個字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墻妻” ? “寧可試人棺,切莫試人鞋” “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等等。

這些俗語都飽含了古人生活的智慧,雖然有些晦澀難懂,既然能夠歷盡千年歲月滄桑而長盛不衰,肯定有它的道理,就讓我們了解壹下也無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很多民間俗語聽起來簡單粗鄙,但這也正是俗語的特點,粗俗而不媚俗,純樸中閃爍著智慧光芒,簡潔中傳達著無窮深意。 今天這句俗語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那就是“老牛吃嫩草”,其實下半句更經典,道盡老祖宗的處世智慧,可惜十人九不知!

“老牛吃嫩草” 原指牛老了,牙口不好,開始喜歡進食嫩草,有助於咀嚼和消化。在古代封建社會,娶老婆不僅是為了延續香火,而且妻妾的多寡甚至成為身份的象征,於是很多有條件的官員和富貴人家大都妻妾成群。後來,很多文人用來諷刺年齡差距較大的老夫少妻配,嘲諷男子年老體衰,艷福難以消受之意。

很多人都聽過這樣壹個典故:傳說宋朝大詞人張先在八十歲時竟然娶了壹個十八歲的妙齡少女為妾,這讓蘇東坡十分鄙視,便寫了壹首詩來諷刺他: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壹樹梨花壓海棠。” 這裏用白色的“梨花”喻指滿頭蒼發的老頭,用紅色的“海棠”喻指年輕貌美的姑娘,“壹樹梨花壓海棠”是對“老牛吃嫩草”的最生動寫照。

“老牛吃嫩草”的下壹句更為經典,就是“吃雞要趁早”。 中國自古以來,農村都有養雞的習俗,至今廣大農村依然隨處可見。不知道大家註意過沒有,農村人養雞為了下蛋,壹般很少殺雞吃肉,可雞要是不能下蛋了,雞肉也會變得非常老,煮不熟也嚼不爛,實在難以下咽。

這只雞也如同“雞肋”壹般,留之無用,棄之可惜,讓人十分糾結。這句俗語告誡我們: 做事情要把握好時機和火候,認準的事情就要大膽去做,不要瞻前顧後,畏手畏腳,年輕人更應該大膽追求自己的夢想,放手去拼搏壹番,否則韶華已逝,青春不再,追悔莫及!

此外,古代民間還有“好馬不回頭”壹說。 言外之意就是,壹匹良馬在原野上吃草,會沿著固定路線壹路吃下去,不會左顧右盼,把大量時間浪費在尋找嫩草上,現代用來形容男女兩人分手後,表示永遠不再復合的決心。這句俗語告誡我們: 珍惜大好時光,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功夫不負有心人,壹旦認準了目標,就要腳踏實地,心無旁騖,堅持不懈地做下去。

老祖宗總結出的這些俗語,實際上是在教導我們 萬事莫強求,打鐵要趁早 的處世哲學。小俗語,大智慧,是對人世百態的總結和提煉,雖有危言聳聽之嫌,但也有醍醐灌頂之效,對我們今後的人生道路會有很大啟迪和幫助。

感謝您的閱讀,對於“老牛吃嫩草”的社會現象,妳是怎麽看待的呢?歡迎留言討論,分享妳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