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陽冰怎麽讀的回答如下:
李陽冰 lǐ yáng níng
冰不念bīng
唐代書法大師李陽冰,也是大詩人李白的番薯藤親戚,他名字中的冰字,現行都念bīng音,而實際上當念níng。何以故,因為在古漢語中,冰霜的冰為“仌”或“冫”,而李陽冰中“冰”實為凝字,《說文解字》說,“俗冰從凝”。
擴展資料
1,鐘繇,繇不念yáo
漢末書法大師鐘繇,他名字中的繇字,現行壹般字典都標註為yáo音,而實際嚴格點念,當念yóu。為什麽,因為此字,在古漢語中與“由”通用。
2,倉頡,頡既不念jī,也不念jié
漢字造字之老祖倉頡,他的頡字,有“文化”的讀音,既不念jī,也不念jié,而應該讀xié。因為,從漢語講,這是古所謂入聲字。《詩經.邶風.燕燕》:“燕燕於飛,頡之頏之”,毛傳裏解釋說,“飛而上者曰頡”。此字,過去清人也有讀錯的了。
3,梁鵠,鵠不念gào,也不念hào
漢代名人梁鵠,其名字中的鵠,不應念gào,也不該念hào,而應讀hù。鵠字,本意為大鳥,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天鵝。此字壹般可以念hào,也可以念gào。但用於人名,當念hù。這是清人惠棟、王先謙等文字訓詁大師們的意見。
4,蔡文姬,琰不念dàn,也不念tán
東漢知名女性、女作家蔡文姬,她本名蔡琰,這裏的琰字,不念dàn,也不該念tán,也當念yán。晚清書法大師鄧石如,他開始名為琰,此琰也當念yán。
5,李陽冰、冰不念bīng
唐代書法大師李陽冰,也是大詩人李白的番薯藤親戚,他名字中的冰字,現行都念bīng音,而實際上當念níng。何以故,因為在古漢語中,冰霜的冰為“仌”或“冫”,而李陽冰中“冰”實為凝字,《說文解字》說,“俗冰從凝”。
6,歐陽詢、率不讀shuài
歐楷的創立者歐陽詢大佬,他曾官至太子率更令,世尊稱他為歐陽率更。率更令這個官職,在唐代本是負責計時器的閑差,這裏的率字,正確的讀法不是讀shuài,而是讀lǜ。如果有疑問,百度“率”也能得到解答吧。
7,趙宧光、宧不念huàn
晚明趙宧光,是名著壹代的詩文、書法、篆刻大家,他的《金石林緒論》搞文字書法的至今還需要讀。他名字中的宧字,不是念huàn,與“宦官”的宦不同字,而是念yì。現代漢語也有念yí的。以前文化人念他名字,斷然不會念huàn。
8,唐長孺、長cháng與zhǎng都不對
當代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第壹號名家,他的名字中的“長”字現代有兩個音,cháng與zhǎng,怎麽念似乎都對又都不對。其實“長孺”中的“長”是有特定音的,“長孺”者,在古籍中意思為“長子也”。所以唐長孺的弟弟名為“唐仲孺”,他自己的“長”,粗略地讀,可念zhǎng,如果嚴格遵循舊音,則當念zhànɡ,重音,壹般人搞不懂。所以,唐先生生前就說過,“不少人叫我名字都叫錯了,只有王先生叫得最對”,此“王先生”就是名學者王仲犖。
9,繆鉞,繆不應讀miù
詩詞研究大家繆鉞先生,常年執教四川大學,是蜀中名宿,他的《詩詞散論》我屢屢推薦給小朋友,以為必讀書。他名字中的繆,不應讀miù。因為謬字作姓氏時,要讀m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