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讀音:kū。
基礎釋義:
因痛苦悲哀或感情激動而流淚,有時候還發出聲音:哭訴、放聲大哭。
詳細釋義:
(動)會意。甲骨文字形,從(xuān),表示號呼;中間象壹人擗踴的樣子。本義:悲痛出聲,聲淚俱下。同本義。(有聲有淚)。
哭,哀聲也。——《說文》。
哭聲震天動地。——張博《五人墓碑記》。
秦伯素服郊次,向師而哭。——《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左傳-僖公三十二年》。
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苛政猛於虎》。
又如:哭哭嘶嘶(邊哭邊喊);哭嘮叨(方言。邊哭邊訴說);哭踴(哭泣踴跳。為古代喪禮的壹種儀節);哭臨(到現場啼哭。古代帝王的喪事,往往集眾舉哀叫哭臨)
吊唁,祭奠死者並慰問家屬。
則哭以厭之。——《漢書-王莽傳》。
註:“哭者所以告哀也。”又如:哭先祖。
昔雍門子以哭見於孟嘗君。——《淮南子-覽冥訓》。
相關例句:
1、母親去世了,他哭得死去活來。
2、他為死去的小貓大聲哭嚎。
3、嬌氣的妹妹被爸爸訓哭了。
4、他跪在父親的墳前哭得呼天搶地。
5、那個小孩哭著向媽媽訴苦。
6、只要她壹哭,我就對她百依百順。
7、他壹直在哭,任何人都勸不住。
8、同學們冤枉了她,她傷心得哭了。
9、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哭過。
10、他為父親的死哭得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