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據說青少年翻書。不是少年了怎麽辦?

據說青少年翻書。不是少年了怎麽辦?

最近聽到壹句話叫“少年翻書”,想想也有道理。為什麽說青少年翻書?不到十幾歲怎麽看書,還能翻書?

首先,什麽是翻書?我的理解是,讀書沒有明確的目的,有什麽書就看什麽書,想看什麽書就看什麽書。很多名人談到自己的少年時,只是翻翻書。有的是因為那時候書少,有什麽書就只能看什麽書,哪怕只是壹本字典。還有壹些人想看什麽就看什麽,因為家裏有各種各樣的書,比如沃倫·巴菲特,小時候在父親的辦公室裏把所有的書都看完了。

本文討論的“翻書”壹詞有第二層含義,沒有明確的目的。各種書都看。既然認為“少年翻書”有道理,那麽道理何在?

“少年翻書”中有壹個重要的詞“少年”,似乎是說“少年翻書”是“少年”的特權。是否暗示成年人不應該「翻書」?

我覺得強調“少年”有壹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時間”。因為在步入社會之前,青少年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積累知識,他們自然有大量的時間,不會面臨太多的生活和工作問題,這是成年人不具備的重要優勢。時間是知識的生產資料,是改變自己的重要資源。

時間對“翻書”的影響表現在:青少年可以隨意翻書,有閑情任性,因為他們有大量的時間想看什麽書就看什麽書,學習範圍以興趣為導向;其次,青少年需要翻翻書。當他們成年後,需要處理各種生活工作問題,需要用自己的知識去分析解決。如果他們能在年輕的時候積累很多不同領域的知識,就像帶著各種工具設備在荒野生存壹樣,生存的可能性肯定比什麽都沒有高。

既然“少年翻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時間,“少年階段”應該是指從童年到完成學業的時期。這個階段,下班後的時間自由是很難有了。除非妳早起或者晚睡,否則強迫自己擠出壹些空閑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但是現在我已經不小了,每天的時間幾乎都被工作和生活占據,空閑時間很少。但是我很愛看書,興趣領域也很多。這種熱情遠遠超過了我年輕的時候。面對這種情況我該怎麽辦?還能“翻翻書”嗎?如果時間不允許,該怎麽做才能達到“翻書”的效果?

想到這個問題,我就忍不住把前兩年的閱讀方法和今年的對比。這兩年我用的是“翻書”的方法。在書店或者當當網,看到壹本名字很有趣的書,或者喜歡的作者出了新書,就買下來看。我以為自己讀了很多書,但是今年搬家整理書櫃的時候,發現往年看的書類型很單壹,都是很好讀的散文和哲理類的書,比如林清玄、畢淑敏、柳永的書。這種書壹天就能看完,壹點也不浪費腦子,更像是享受,看的內容像沙礫壹樣散落在各處。

今年年初,受壹個朋友的影響,我決定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有意識、有計劃的閱讀,把自己所有的興趣和需求都納入到知識體系中。這種量身定制的知識體系以哲學為根,生長出不同的分支,如社會學、心理學、美學、經濟學等。這些枝幹有粗有細,需要重點研究,需要大致了解,才能讓這棵大樹盡可能的枝繁葉茂。

當我明確了閱讀目標後,我的閱讀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把以前的翻書變成了分題閱讀。按題目閱讀的好處是目標更明確。這個階段學哲學的話,就要全神貫註,不去想,向蘇千哲學習現代哲學。前期要把整篇文章大致看壹遍,然後有選擇地仔細閱讀哲學家的著作。

然而,目前存在壹些問題。我以為看完《中西哲學史》就可以告壹段落了。結果我發現哲學讀起來很耗腦子,需要和不同類型的哲學書壹起讀。所以已經九個月了。所以現在我還是要在閱讀中訓練專註力,通過專註力提高效率。畢竟我每天能擠出的空閑時間非常有限。

除了主題閱讀,還有泛主題閱讀,主要用來看壹些實用的參考書,比如《刻意練習》《勤奮》《世界上最簡單的會計書》《廚房裏的媽媽超人》等。這種閱讀非常靈活,可以是有趣的,也可以是工作生活中需要快速解決的。泛主題閱讀不僅可以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還可以輔助和補充主題閱讀。

因為壹句“少年翻書”而想清楚自己的讀書方法,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