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的筆順是點、撇、橫、橫、撇、捺。
關,現代漢語規範壹級字(常用字),讀作guān,最早見於金文,原為會意字,從門,門內有閂。小篆變為形聲字,從門從丱(guàn)。後簡寫為“關”。本義是門閂,引申為“閉合”“關口”“涉及”等意思。“關”也是中國常見的姓氏之壹。
文字源流
關,最早見於金文。金文為會意字,從門,門內有閂。戰國文字“關”即從門,中像門閂。小篆變為形聲字,從門,?聲。南北朝以來的俗字,曾把繁體字“關”中間的部分簡作“關”。近代民間又將外面的“門”省略,寫作“關”。《簡化字總表》采用了這種寫法。關還是笑的異體字之壹。
“關”字的本義是門閂。引申為關門。由關門的關,引申為關口。人體的各部位,常以關名,即關節。還可指機械的發動處。後起意義還有牽連,涉及等。
說文解字註
以木橫持門戶也。通俗文作?。引申之、周禮註曰關、畍上之門。又引申之、凡曰關閉、曰機關、曰關白、曰關藏皆是。凡立乎此而交彼曰關。毛詩傳曰。關關、和聲也。又曰。閑關、設舝皃。皆於音得義者也。從門。?聲。古還切。十四部。
康熙字典
《唐韻》:古還切。《集韻》《韻會》《正韻》:姑還切,?音瘝。《說文》:以木橫持門戸也。《韻會》:要會也。
又穿也。《禮·雜記》: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疏:關,穿也。
又關藏。《荀悅·申鑒》:善養性者得其和,鄰臍三寸謂之關。關藏呼吸,以受四氣也。
又關脈。《史記·倉公傳》:少陽初關壹分。註:《脈經》雲:從魚際至高骨,卻行壹寸,其中名曰寸口。其骨自高從寸至尺,名曰尺,澤後尺前名曰關。陽出隂入,以關為界。
又關孔。《周禮·冬官·車人·五分其長以其壹為之首註》:首六寸,謂今剛關頭斧。疏:漢時斧近刃,皆以剛鐵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