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櫞怎麽讀什麽意思

櫞怎麽讀什麽意思

櫞,漢語二級字,讀作櫞(yuán)

康熙字典

櫞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畫:19畫,部外筆畫:15畫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音緣。《唐韻》枸櫞,皮可為椶。出交趾。

又《埤雅》果名,似橘。《南方草木狀》枸櫞,子肉甚厚,白如蘆菔,女工競雕鏤花草,漬以蜂蜜。亦名香櫞。《異物誌》味不美,可浣治葛苧。《學圃餘疏》香櫞花酷烈甚於山礬,結實大而香。

擴展資料:

椽又稱椽子,是密排桁上,與桁正交,直接承受望板及其上屋面的重量的構件。椽作為屋面的上層支承構件,其出現應是很早的,到了漢代我們已能從石闕、石室、崖基上看到排列均勻、斷面壹致的椽頭形象。

椽子斷面以圓形為多,也有方形及扁方形。扁方形的板椽在四川壹帶使用較普遍,沿用古稱桷子。椽在屋角處的排列有平行及放射兩種方式,早見於漢石闕,以後翼角放射式布椽逐步占主導地位,但在四川等偏遠地方的古建築上,仍普遍使用平行布椽方式。

在椽的排列稀密上壹般為椽檔與椽徑大致相同,每間椽數成雙。椽徑為檁徑的1/3,大式建築則按1.5鬥口定橡徑。大式建築檐部用椽,由檐掾及飛檐橡兩部分組成。

檐橡出挑長為上檐出的2/3,斷面仍為圓形;飛檐椽自檐椽出挑長為上檐出的1/3,斷面為方形。上檐出為21鬥口,小式建築上檐出為3/10檐柱高。椽的位置不同,名稱也不同,從屋脊至檐口有腦椽、花架椽、檐櫞、飛檐椽等。

八架椽

宋代房屋的進深以椽數呼之,如“四架椽”即四椽之深。“八架椽”即八椽之深。清代則以檁數稱呼,如“五檁”即宋代的四架椽,“九檁”即宋代的八架椽。

飛檐椽

附著於檐椽之上,向外挑出,挑出部分的椽頭,頭長為檐總平出的1/3,加尾長(如三尾或二尾半),再乘舉架系數三五舉增高加斜為長度,椽徑同檐椽。

羅鍋椽

在雙桁卷棚屋面頂步架側面成弧形的椽子,長按頂步架,再加桁金盤壹份,高厚同檐椽,下墊木條為機枋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