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六年級下冊蘇教版語文導學與評價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問的答案!

六年級下冊蘇教版語文導學與評價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問的答案!

在學校聽課中,我們發現不少教師受觀摩課的影響,把兩個課時的內容集中在壹課時完成,而另壹課時則用大量的練習來查缺補漏,既加重了學生的作業負擔,又加重了教師的工作負擔。針對這壹情況,五華區小語教研室開展了“合理分配課時容量,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教研活動。在活動中向全區展示了先鋒小學陳文老師的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山谷中的謎底》課堂教學,目的就是讓老師們進壹步掌握合理分配課時內容,有效達成教學目標的方法。

第壹課時

壹、溫故導入

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哪兩篇課文?通過學習,妳明白了哪些人生道理?

生1:我們學習了《天遊峰的掃路人》和《最大的麥穗》兩篇課文。

生2:我明白了人要樂觀地面對生活、熱愛生活這個道理。

生3:我明白了壹個人雖然要有遠大的理想,但把握住眼前的機會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點評: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的教材每個單元都設有專題,這樣的導入既恰當地引出課文內容,又復習和強調了本單元的專題。)

二、初讀感知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通讀課文後,找出生字所在句子,再讀壹讀。

師:請同學讀生字所在的四句話。

教師指名學生到黑板上寫生字。其他學生先描紅、再抄寫。

三、生字拓展練習

學習生字“魁”。

師:“魁”字出現在課文中的加拿大魁北克省這個詞語中。請同學們查字典,看看“魁”字還有哪些義項。

生:“魁”字在字典中的義項有:①為首的,如魁首;②高大,如魁偉。

學習生字“貞”和二類字“柘”。

師:我們再來學習生字“貞”和二類字“柘”。松、柏、柘、女貞都屬於植物。誰願意為大家介紹壹下這四種植物。

生1:松樹淩霜不雕、冬夏常青,飽經風霜而生機勃勃!因此,古人視松為長青樹。

生2:柏是常綠針葉樹,呈金字塔形。

生3:柘是落葉灌木,生長極為緩慢,樹齡均在50年以上,屬於國家壹級保護植物。

生4:女貞耐寒性好,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

(點評:本環節的設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對四種植物的介紹為後面理解為什麽只有雪松存活下來做了鋪墊。)

學習生字“篷”。

師:大家看這個“篷”字和哪個字特別像?

生:“蓬”字與“篷”字是形近字。

師:請同學們查字典,看這兩個字的字義有什麽不同,並完成下面練習。

()亂 帳()

()勃 車()

(點評:對形近字,老師采用先讓學生看字形,再查字典了解字義,並通過練習加以鞏固。看得出這樣的練習是老師根據教材精心設計的。)

學習生字“丫”。

師:這個字看著簡單,但是特別容易出錯,我們再來書空壹遍這個字。

四、再讀課文,感知內容,理清脈絡

師:請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麽,是按什麽順序來寫的?

生1:這篇課文通過記敘加拿大魁北克省壹條山谷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

生2:課文是按說出謎——揭開謎底、得到啟示的順序寫。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謎、謎底、啟示)

師:請同學按順序分組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五、歸納小結

這節課通過走進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我們了解了在那裏存在著壹個奇異的景象。下節課我們繼續走進魁北克省的山谷去探究這壹奇異景象之謎。

(點評:本課時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過程簡潔。壹是識讀結合,寓識於讀,讀通讀順課文,整體感知內容;二是識寫結合,識字、寫字壹齊落實。課堂無冗長的分析,為的是節省時間,有效落實每壹個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

壹、復習導入

師:誰能看著板書復述壹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指名學生復述。)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妳能說說山谷中的謎是什麽嗎?

生:山谷的西坡長滿松、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這種奇異的景象是壹個謎。

師:請用妳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讀完後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即謎底。

生:根據課文的描述,我認為謎底是東坡雪大,其他樹的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只有雪松能在這裏生長。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點評:這壹教學環節的特點是先提出問題,造成懸念,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躍躍欲試的狀態下進入閱讀,自主尋求答案。)

二、精讀感悟

師:這個謎底是課文直接告訴我們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繼續探究造成這壹景象的原因。

生:原因是東坡雪大,而西坡雪小。

師: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有主觀和客觀兩方面的原因。造成這壹奇異景觀的客觀原因是東坡雪大,而西坡雪小。那麽,主觀原因是什麽呢?課文中有壹句話能說明這個問題,請妳們找壹找。

生:雪松的本領是主觀原因。

師:雪松的本領是什麽?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或許能找出答案。

生:我從課文中找到了描述雪松本領的這段文字:當雪積到壹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於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著蒼翠挺拔的身姿。

(教師多媒體演示該情景。)

(點評: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適時而恰當,教師的演示使這段對雪松本領的文字描述具體可感,直觀化了。)

師:同學們,作者生動、形象地描繪了雪松獨有的本領。讓我們壹起來朗讀這壹部分內容。

三、感悟旅行者的話

師:同學們,正是雪松具有彎曲和反彈的本領,所以它存活下來了,而其他的樹卻——

生:被大雪壓死了。

師:作者是怎樣凸現雪松這種本領的呢?

生:作者通過與柘、柏、女貞等雜樹的對比來凸現雪松的本領。

師:這就是對比的手法。課文讓我們知道了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適當退讓的道理。生活中妳遇到過這樣的人和事嗎?

生:三年級時我們學過壹篇課文《臥薪嘗膽》,吳王派兵攻打越國,越國打了敗仗。越王勾踐萬般無奈,只好派人向吳王求和,表示願意和夫人壹起到吳國給吳王當奴仆。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回到越國後,勾踐立誌報仇雪恥。他在吃飯的地方掛上壹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壹嘗苦味;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褥子。經過二十多年勵精圖治,越國終於轉弱為強,滅掉了吳國。

師:這是壹個學會退讓,以退為進取得最後勝利的例子。請同學寫壹寫自己的感悟。

(點評:在第二課時裏,老師在學生讀通讀熟課文的基礎上,抓住課始激起的閱讀期待,引導學生進壹步了解內容,重點朗讀,再次激疑,並引導學生潛心讀書,自主釋疑,說出自己的感悟。同樣是讀,第二課時與第壹課時讀的要求和目的都不同。制訂明確的、可操作的課時目標,是避免語文課堂教學陷入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