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語文 字 讀音

語文 字 讀音

jiao4fang3

教坊是中國古代宮廷中掌管俗樂的樂舞機構,它自唐代設置,迄清初廢止,歷經唐、宋、遼、金、元、明、清七代。它的存在,對中國古代宮廷戲劇及至民間戲劇的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坊為唐宋兩朝官房藝術機構,分別在當時的京城長安(西安),開封。唐高祖設教坊,隸屬太常寺,專門管理雅樂以外的樂舞百戲。唐玄宗將教坊從太常寺中析出,“凡祭祀、大朝會,則用太常雅樂;歲時宴饗,則用教坊樂部”。從此,教坊與太常寺各司其職。教坊集中了眾多雜技高手。唐玄宗還下令讓官府將全國各地的百戲雜技藝人管轄起來,逢有盛會,征調校技,以為國家教坊補充新人。

天寶年間的安史之亂,使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叛軍攻陷洛陽、長安。唐玄宗逃往四川,教坊藝人死的死、傷的傷、茍活的流散民間。安史之亂平息以後,唐朝統治者曾試圖重整教坊,但因國家元氣大傷,財力不足,無法恢復舊觀。

兩宋時期,程朱理學興起,使封建禮教觀念更加森嚴。那時上層社會普遍接受了程朱理學。他們不再像漢唐統治者那樣註重本非“雅樂”的百戲雜技。雖然宋襲唐制,仍舊設置教坊,但與盛唐比較,已不成規模。宋代官方組建的百戲雜技主力,全都收錄軍中。宋代兵制:殿前司分前軍、後軍、左軍、右軍、中軍,以及護聖軍、神勇軍、王選軍、策選軍、遊弈軍,***十軍。其中,左軍和右軍,則是演習百戲雜技的重點。左右軍藝人由國家按月發“餉糈”。每逢朝會、禦宴,都由左右軍藝人表演百戲雜技。演出百戲雜技的軍中藝人不夠時,就雇民間藝人充當。宮廷供奉與民間藝人的界限逐漸消失。就像趙升在《朝野類要》裏所說的那樣:“今雖有教坊之名,隸屬修內習教樂所,然遇大宴等,每差衙前樂權充之,不足,則又和雇市人。近年衙前樂已無,教坊舊人多是市井路歧之輩。” 歷史沿革

教坊作為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遠自唐代就有了。元朝的教坊設在東皇華坊,從地圖上查對,它正是明朝黃華坊的地方。明嘉靖時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裏黃華坊地區已經有了勾欄胡同(今內務部街)、東院、演樂胡同等與演出有關的地名,可以說明今日演樂胡同壹帶就是元、明兩代教坊的所在地。教坊設在本司胡同。勾欄胡同是它的演出場所,演樂胡同則是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