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從傳統文化談文化自信

從傳統文化談文化自信

1. 關於傳統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詩句(有關傳統文化的詩句)

關於傳統文化和文化自信的詩句(有關傳統文化的詩句) 1.有關傳統文化的詩句

傳統文化:古詩詞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裏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壹鄉.

——韓愈《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絕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傳統文化:節日類

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3. 《元日》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眨?馨研綠壹瘓煞??

4. 《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5. 《中秋月》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詩

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詩

北宋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壹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

譯文: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新年送走了舊年。人們正喝著屠蘇酒,春風撲面而來。

北宋王安石《元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家家戶戶都貼上新桃符取下了舊桃符。

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壹夜魚龍舞

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壹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壹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

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譯文: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

宋歐陽修《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譯文: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淚打濕了春衫的衣袖。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譯文:我獨自壹人在異鄉做客人的時候,每遇到佳節良辰時總會更加思念起家鄉的親人。雖然我人在他鄉,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陽節,故鄉的兄弟們要登高望遠,我想當他們在佩戴茱萸時,會發現少了我壹人。

3.關於文化自信的名言警句

1、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壹步。——愛因斯坦

2、沒有自尊心的人,即近於自卑。——莎士比亞

3、人有了堅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戰勝的。——貝蒂

4、無論如何,“流言”總不能嚇啞我的。——魯迅

5、信念!有信念的人經得起任何風暴。——奧維德

6、我們應該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裏夫人

7、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侖

8、自尊心是壹個人靈魂中的偉大杠桿。——別林斯基

9、地球上的任何壹點離太陽都同樣地遙遠。——伯頓

10、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腳跡,學人言語。——陸九淵

11、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妳。——羅曼·羅蘭

12、吾無過人者,但生平行為,無不可對人言耳。——司馬光

13、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周恩來

1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15、有必勝信念的人才能成為戰場上的勝利者。——希金森

16、技能和信心加在壹起便是壹支無往而不勝的軍隊。——歐洲

17、深窺自己的心,而後發覺壹切的奇跡在妳自己。——培根

18、“不可能”這個字,只在愚人的字典中找得到。——拿破侖

19、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馬爾頓

20、自信與驕傲有異;自信者常沈著,而驕傲者常浮揚。——梁啟超

2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蕭伯納

22、去做妳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會消逝。——羅夫·華多·愛默生

4.古典詩詞彰顯了哪些文化自信

古典詩詞彰顯中國文化的 生命意識 生命意識,既是人類對自身命運和存在狀態的思考,也是人類意識中原初的、核心的意識形態,它包括情感和智慧兩種內涵。

華夏民族的情感最初形態就是以詩歌形式記錄下來的。《尚書·堯典》載“詩言誌,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孔子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詩是人類真善美、知情意的綜合情緒,它沒有偏見地記錄著華夏子孫情感歷程的變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情感的核心靈魂是“天真”。

這裏所謂的“天真”不是任性,更非懵懂愚鈍,而是真性情,它體現的是“自然”精神與“家園”意識。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將“自然”、“田園”作為生活的終極追求。

“竹林七賢”的靈魂人物嵇康曾言“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嵇康本人“精光照人,七格淩雲”的人格魅力更成為後人的榜樣。有“自然”必有“田園”,“田園”與“自然”相依相存。

陶淵明的“田園”來自對老莊自然美學的崇拜。陶氏生於凡塵,卻於紅塵之外開辟了壹片屬於自己的“田園”世界,欣然捕捉“自然之美,真實誌趣”,他超然物外的心性不僅開辟了中國詩歌平淡自然、抱樸守拙的美學境界,而且成就了中國古典詩詞的田園範式。

於是,田園與自然逐漸成為中國士大夫的情感家園。智慧,是某地域內的文化積澱內化於人之後的執行力,也就是人在某種特定文化熏陶之下的思維及其行為。

“智慧”,為“智”與“慧”的集合。智是聰明,聰明與生俱來;慧為慧通,需要勤學精進。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體現出“慧通”之內涵。中國人的“慧通”外顯為“溫柔敦厚”,內置為“圓融貫通”。

無論儒家還是道家,他們的主要觀點都集中在塑造“和合”的人生氣質,這是追求融合與和諧生活誌趣的根本方式。在這個熔鑄過程中,詩詞發揮著根本的施教作用。

孔子認為若不詩教,“君子”二字不過徒有其名。因此,就不難理解《詩經》為何成為儒家“格物致知”、“修齊治平”的基礎了。

集體智慧,是華夏文明與自然相處過程中碰撞出的“相合”智慧。漢樂府民歌《江南》看似寫采蓮,其實在歌頌江南風光之余,想要傳達人的活力,表現在與大自然的關系中,人與人之間那種相互合作、相互愛護、興味盎然的集體主義精神。

個體智慧,考驗的是人在得與失的人生道路上的達觀精神,並彰顯個人的承受能力。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但於此逆境,他並沒有與外界發生沖突,而是選擇接受。

壹如他本人所言:“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無論人生如何苦痛,無論多少酸甜苦辣,最終必將風煙俱凈,而永恒存在於人生的,還是我們面對生命起伏時的那份坦然。

“相合”、“和諧”,這些堅韌鐫銘的生命意識,恬淡、合樂、自在。 古典詩詞承載中國文化“風骨”“氣韻”的審美觀照 風骨與氣韻,來自中國古代文論術語,指的是文章內容和文辭方面明朗、剛健的風度。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專有“風骨篇”。風骨,彰顯內容的堅韌本質;氣韻,反映文辭的感染力。

氣韻襯托風骨的勁健,風骨支撐氣韻的光華。風骨之氣度,莫過於觀照歲月的能量,中國古典詩詞對歲月的描寫是最具親和力的。

建安“三曹”之曹操慨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初唐王勃誦“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而盛唐王之渙則歌“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宋代李清照嘆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些人生,或莊或諧,或愛或恨,或疏或癡,它們在風骨之內,氣度之上,演繹出中國美學精神“蘊藉雋永”的意味。

南宋詞人蔣捷作《虞美人·聽雨》,用觀雨的心境將“少年、壯年、而今”和盤托出,突出了人生——這位高明工匠——雕刻出的歲月力量。歲月如雨,時光亦醉。

癡於“醉”的,莫過於“謫仙人”李白。他的《客中作》,以酒告慰時光。

李白酒入詩腸,狂歌“不知何處是他鄉”。幾百年後,蘇軾作答“此心安處是吾鄉”。

在與時光對峙的人生中,詩詞是唯壹的安慰。這歲月的“沈著之致”積澱了風骨,凸顯了氣象。

風骨之韻味,莫過於古人對“物”的執著。劉勰言:“物色之動,心亦搖焉。”

古人寫物,其旨在“物我兩忘”。王國維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即便是不起眼的花草,相對詩詞作者而言也仿佛具有“明心見性”的品質。

南宋詩人陸遊,晚年隱居山陰(今紹興)鄉村,寒冬中偶見梅花怒放,興之所致提筆作《蔔算子·詠梅》。他雖沒寫壹朵“梅”,沒著壹枝“花”,但讀後卻有幽咽的暗香撲鼻。

“物”的淡雅之外,亦有濃郁氣韻彌漫在詩詞世界。“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的牡丹如此;“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李賀的美酒如是,就連柳永的“別恨”也濃得化不開——“楊柳岸,曉風殘月”。

古人觀照“物”、珍視“物”的思想意度,是古人對“詩性”的自解,信手而出,奇崛有致。綜合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與西方哲學飽滿的邏輯思維相反,它始終帶著深深的隱秀色彩,內力雋秀,外顯圓融,這是中國哲學以“道”為核心的“言有盡意無窮”。

而最。

5.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古詩五言絕句急

唐詩的繁榮具備肥沃的土壤:強大的綜合國力、兼收並蓄的文化精神和豐厚的文化積澱。

開明、大度,是唐朝的中心品格。承續涵容,虛懷若谷,是唐朝的文化氣度。

欣欣向榮、樂觀向上是唐朝的外在氣象。政治開明,給唐詩輸送的是壹種憧憬、壹種沖動、壹種氣焰、壹種飄然若舉的喜悅;文化開明,給唐詩開辟的是壹種無拘無束、信馬由韁、縱橫馳騁、左右逢源的自由境界,壹種撫今追昔,浮想聯翩的悠遠和迷朦。

唐代詩人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強烈的建功立業的願望,有狂放不羈的精神,他們置身於大唐帝國開拓進取的時代氛圍,不甘落後,躍躍欲試,表現出十足的狂傲和自信。唐代實行科舉,詩賦取士,只要有佳作名篇就有飛黃騰達的可能,由布衣平民躍升公侯將相,平步青雲的誘惑太大,讀書人自覺自願鉆研詩藝,都想到這擂臺上壹試身手。

唐代,連政治、哲學都透著詩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詩歌時代。唐代的詩壇,不僅詩人多,而且還挺立著壹隊令後人肅然起敬的巨人,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飄逸瀟灑的詩仙李白,有“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有“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的詩佛王維,有聽壹曲琵琶淚濕青衫的詩魔白居易,等等,這壹個個登臺亮相的巨匠,使得宋及以後的詩人寫詩時,都極力想跳進他們的磁場卻又無從立足,有的想極力想跳出他們的磁場卻又無能為力。

6.關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詩都有哪些

1. 唐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壹人。

2. 宋 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宋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4. 宋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5. 唐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7.文化自信的名言

弘揚傳統文化的名言有哪些?

1.文化成就未來,遺產不容忘懷。

2.愛我中華,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

3.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4.博覽五千年,塑造當代賢。

5.傳古今經典,樹當代風範。

6.學古人的智慧,致今天的財富。

7.往事越千年,傳承永不變。

8.破壞古跡,就是破壞妳的未來。

9.弘揚傳統美德,繼承傳統文化。

10.培養中國魂,樹立中國心。

11.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時代創新精神。

12.揚傳統文化做有道德的人。

13.先人神力絕技,鬼斧神工天姿。

14.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

15.根植於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土壤,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

1. 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壹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

2.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

3. 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4. 傳統文化的全稱是傳統的文化,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

5. 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8.贊美中華文化的或與文化有關的古詩詞

朗朗乾坤,堂堂中華.高齡五千歲,繁衍百億人.鐵肩挑五嶽,巨手開三峽.腰環萬裏長城,腳跨九曲黃河.高擎文明聖火,穿越世紀風雲.火熊熊薪傳百代,光燦燦彪炳千秋.\x0d★浩瀚青史,概括於壇內;輝煌文化,濃縮於眼前.徐行三百米平坦甬道,遙想五千年坎坷長途.論英雄不計成敗,數風流可鑒興亡.浪淘何物?勸歸誰家?文化乃長青樹,科學乃聚寶盆.創造人間福址,推動歷史車輪.\x0d★駛至近代,國難當頭.百年憂患,敵愾同仇.聚散沙成鐵塔,變弱者為健兒.東方巨人如睡獅驚醒,民族魂魄化火鳳涅磐.挽狂瀾於既倒,建廣廈於廢墟.轉國運蒸蒸日上,升國旗冉冉淩空.\x0d★登壇了望,乾旋坤定.天行健,地包容.前可見古人,後可見來者.對比幽州臺,激發沖霄誌.哀兵必勝,中華必興.日月為我祖國作證,風霆為我民族壯行.踏星鬥飛過世紀之交,駕神舟立於強國之林.。

9.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古詩五言絕句

1、《遊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3、《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壹始扶行壹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趙家光義為皇儲。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膝下豈無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董狐筆,孤兒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禍在韓王金櫃書。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雲林,愧聽慧鳥語。

8、《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或雲欲學吹鳳笙,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雲時俗輕尋常,力行險怪取貴仕。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聖君賢相安可欺,乾死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願往教誨究終始。

罰壹勸百政之經,不從而誅未晚耳。

誰其友親能哀憐,寫吾此詩持送似。

9、《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遲,下山疾。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裏分將強半日。

有歌有舞須早為,昨日健於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無樂聲。

10、《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薪老翁往北州,北望鄉關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兩人已向黃沙死。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定知此別必零落,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且復伶俜去鄉土。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近傳天子尊武蔬,強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何必流離中國人。

10.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古詩詞有哪些

1、上元夜六首·其壹

唐代:崔液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譯文

玉漏和銀壺妳們暫且停下不要催了,宮禁的城門和上面的金鎖直到天亮也開著。誰家看到明月還能坐著什麽都不做呢?哪裏的人聽說有花燈會不過來看呢?

2、至節即事

元代:馬臻

天街曉色瑞煙濃,名紙相傳盡賀冬。

繡幕家家渾不卷,呼盧笑語自從容。

譯文

到了冬至節,京城中的天色才剛剛拂曉,濃濃喜氣已經彌漫京城了。人們互傳名片道賀節日。大戶人家的繡幕完全敞開著,都在冬至節的時候,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家家趁著冬至,從容地玩耍著。

3、正月十五夜

唐代: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譯文

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嬌艷的花朵壹般;由於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人潮洶湧,馬蹄下塵土飛揚;月光灑遍每個角落,人們在何處都能看到明月當頭。月光燈影下的歌妓們花枝招展、濃妝艷抹,壹面走,壹面高唱《梅花落》。

京城取消了夜禁,計時的玉漏妳也不要著忙,莫讓這壹年只有壹次的元宵之夜匆匆過去。

4、元日

唐代:司空圖

甲子今重數,生涯只自憐。

殷勤元日日,欹午又明年。

譯文

如今年歲漸長,自己懷有滿腔抱負卻都未實現,空剩自憐。為了迎接新年壹直忙碌不停,太陽落山後就意味著新的壹年即將到來。

5、采桑子·重陽

現代: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壹年壹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廖廓江天萬裏霜。

譯文

人的壹生容易衰老而蒼天卻不老,重陽節年年都會來到。今天又逢重陽,戰場上的菊花是那樣的芬芳。壹年又壹年秋風剛勁地吹送,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樣明媚。卻比春天的光景更為壯美,如宇宙般廣闊的江面天空泛著白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