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gāo
10畫
“高”部
上下結構
亢
kàng
4畫
“亠”部
上下結構
部首“亠”,音tóu,是老祖宗們定的音。
中國漢字字典鼻祖許慎分部首集字編撰的《說文解字》並無“亠”部,“亠”部是後人因“亠”部件構字較多而增加的。部首“亠”最早見於金·韓孝彥撰的《篇海》,本無音義。明代梅膺祚的《字匯》註“亠”為“徒侯切,音頭”;明末張自烈的《正字通》註“亠”為“徒鉤切,音頭、義闕(即‘義缺’)”。可見,“亠”有音而無義,僅為部首而不單獨成字。
至於“高”,自《說文解字》就有“高”部,延續至今,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