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古代的文化,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因為越來越多的歷史題材影視劇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欽佩古人智慧的同時,也感恩他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知識財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壹下古代的量化單位的發展。
如今的社會計量單位體系已經很完善了,小到“克”大到“噸”,我們都能計量,但是在古代,並沒有這些計量單位。古代社會是農業社會,人們直接涉及到重量的衡量就是對糧食的計量。為此,他們發明了壹個新的計量單位,叫做“石”。那麽“石”是壹個什麽級別的計量單位呢?
原來如果是尋常百姓家,大多都會用“鬥”這樣精確的單位來衡量就夠了。例如著名的田園詩人陶淵明,就曾經創造出了“不為五鬥米而折腰”這樣的千古名句。可是到了戰亂年代。如果用鬥的話,會顯得比較繁瑣。因為行軍打仗需要大量的糧草,這個時候就用到了大型的計量單位“石”,壹石相當於如今的120市斤,我們會經常聽見影視劇中說幾百石米等等。但這個“石”字究竟應該怎麽發音呢?很多人說讀dàn,註意下,如果妳也這樣讀,那就犯下低級錯誤了,可能還會被人笑話才疏學淺呢。
不過也不能怪大家,畢竟這個問題是非常的冷門的,在很多影視劇中也通常把這個字念dàn,認為這是壹個通假字。因此,曾經在著名的文化普及節目百家講壇中,有壹位德高望重的老師將這個字念做了shí時,壹些不明事理的觀眾紛紛質疑這位老師的學識,認為他只不過是徒有其名的水貨。
也就是說該字應該讀shí,為了更加有說服力,我們還需要從此字最開始出現的地方講起,中國漢代著名學者許慎所編纂的《說文解字》是我國第壹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書,這可以說是我國第壹部字典,因此解釋是非常權威的。在該典籍中,明確標註這個字的讀音標註為shí。也就是說從此字被創造出來以後,就壹直念的就是這個音。
再看為我們大家所熟知的新華字典,其實如上所示也念shí,不信的同誌可以馬上翻閱壹下。
但是正所謂無風不起浪。既然中國民間興起這樣的讀法,那是否也有其淵源?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壹石是60公斤,而這剛好是壹個成年人所能承受的重量。在古代並沒有現在這樣,汽車火車等便利的交通工具,他們通常運送貨物的時候都是用擔子挑的。而壹擔子所挑貨物的重量,大概也就是壹石左右。所以後來產生了dàn的讀法。這種情況最早出現於唐朝的江淮地區,後來在民間流傳開來。
實際上,這種讀音是隨著人們的經濟生活發展而來的,它已經偏離了這個字最初的蘊意,因此,如今的初中語文課本上也開始糾正此字的發音,明確其讀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