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火星文的文字背景

火星文的文字背景

火星文由符號、繁體字、日文、韓文、冷僻字或漢字拆分後的部分等非正規化文字符號組合而成。怎麽看都像是亂碼或打錯的字,用法也不同於漢字那麽規範,從字面上根本無法了解。其實,“火星文”幾年前就作為壹種遊戲用語在泡泡堂流行,接著又通過QQ資料及聊天快速傳播,成為許多年輕人的***用語言。據考證,“火星文”起源於中國臺灣地區,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壹些上網族最初為了打字方便,用註音文替代壹些常用文字在網上交流,達到了快速打字兼可理解內容的效果。很快,壹些臺灣網友覺得這種文字另類醒目,便把這種輸入方式發揚光大。所以說互聯網的發展為火星文的快速推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網絡也就成了火星文發展的創業實驗田。隨著《勁舞團》等網遊在大陸的流行,這壹潮流隨著網遊等渠道進入大陸,壹部分網友開始延續這種獨特的文字,並自創了適合簡體中文發揮的輸入方式,比如“勞エ”(老公)、“侽噴叐”(男朋友)、“蒶ロ耐·”(很可愛)“伱傃誰”(妳是誰)。當使用人群和新生詞組形成壹定規模後,出現了壹些熱衷軟件開發的網絡高手制作出“火星文”專用軟件。轉換軟件的出現使得“火星文”具備了密碼功能,它成了壹個群體保護隱私的方法。在受眾中,這年輕的群體成了火星文的追捧者和傳播者。有些“火星漢字”只能在《康熙字典》或《辭海》才能查到,壹般的新華字典都查不到。中國部分的“90後”,因為凸顯個性而使用。

火星文,字面可作火星人用的文字。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友(尤其是年輕網友)開始大量使用以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號來表音的文字。由於這種文字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顯的不同並且相當奇異,故被稱為火星文。 緣起:新輸入法誕生

據考證,火星文最先源起於臺灣,因倉頡、註音等繁體輸入法出現,網友在打字時會頻繁出現壹些錯別字,久而久之,大家都能明白常見錯別字的意思,就默認使用了。

量變:為縮短打字時間采用符號+錯別字+方言。

此後,網友為了縮短打字時間,在網上非正式場合就使用更方便的符號、方言和更多的錯別字來進行交流。

發展:覺得好玩,創造出新的詞組。

慢慢地,壹部分覺得這種方式好玩,便又創造出新的詞組,比如“勞工”、“男盆友”、“粉口愛”、“妳素誰”。

質變:在小圈子流行,網絡達人發明轉換軟件。 火星文最早起源是由於網友打繁體字時常出現的錯別字而慢慢形成。火星文已發展成為由中文繁體、日文、韓文、英文、古文字、表情符號組合而成的字體。

互聯網普及以後,大量年輕群體也成為忠實的網友。火星文於是作為壹種網絡次文化而出現。火星文的使用群體多為使用網絡頻度最高的青少年,他們利用MSN等聊天工具和BBS將火星文傳播並迅速流行。青少年的同齡認同心理,遊戲心理,標榜自我的個性使得火星文得以流行。火星文最早的名稱源自周星馳的電影《少林足球》,片中周星馳對於打扮怪異的女主角阿梅(趙薇飾)說:“妳快點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的!”火星壹詞遂開始成為年輕族群形容不同尋常的怪異事物。

大陸火星文最早約出現於2002-2003年,由於網絡遊戲《奇跡》設立外掛舉報制度,眾玩家為規避舉報而使用近似亂碼之異體“漢字”作為人物名,以期達到令舉報者無法輸入被舉報角色名字之目的。爾後亂碼字作為時尚被應用到QQ資料,進而擴散到如今的各個場合。

對於火星文的最初來源已不可考,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最早起源於臺灣省的中小學,學生們用自創的“文字”進行加密交流以免被老師、家長截獲並破譯。後隨互聯網的普及在中國大陸生根發芽,並因“正則表達式匹配”式的內容審核而被大規模應用——很多網友反映,基於正則表達式匹配的內容審核不適用於中文這種復雜多變的語言,往往因為斷句、分詞的原因本不帶有“非法信息”的正常言論無法通過審核而火星文的出現提供了壹種解決方案——雖然從認讀上會給大家帶來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