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傳故事有:釋邊因地雁書報太子、釋迦因地剜肉、釋迦佛詣父王所看病、釋迦親擡父王棺等。舉二例說明——釋迦佛詣父王所看病:釋迦之父凈飯大王病疾,釋迦聞訊趕到,以佛光照父王身,使父王病痛減輕,吉祥入滅。
釋迦親擡父王棺:凈飯王逝世入棺。據經書記載:當時要求擡棺者較多,但釋迦為勸眾生行孝,所以親自為父王擡棺,並以香木火焚之,收骨建塔供養,以盡人子之道。
由於石刻巖面的限制,這龕造像中的每壹個故事工匠師們都是只選取了其中的壹個典型情節來概括故事的全部內容。
在整龕造像的中部有壹塊兩米多高的石碑---《三聖禦制佛牙贊》。此碑舊刻於廬山乾明寺,碑中由三個“王”字重疊組成的字即今天聖賢的“聖”字,指的是宋太宗、真宗、仁宗三位皇帝。佛教密宗不僅有秘密的儀式,秘密的咒語,還造有壹些秘密的文字。
2. 和指引方向有關
沈括這四種實驗,概括起來是屬於三種類型:壹是水浮法,二是支點旋轉法,三是縷絲懸掛法。沈括認為,“水浮多蕩搖,”碗沿或指甲“堅滑易墜”,而以“縷懸為最善”。其實這三種方法各有優點,它們在後來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都在實際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用。而且前兩種的應用還更加普遍。特別是水浮法,在我國指南針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從已經發現的古代文獻和地下出土文物可以看出,我國從兩宋起,歷元、明到清初,水浮法指南針在航海上和堪輿上都壹直使用。有的還使用到清代的中後期。這種水浮法,據宋代寇宗奭(shì)的《本草衍義》、元代程的《三柳軒雜記》所說,是用燈芯或其他比較輕的物體做浮標,讓磁針貫穿而過,使它浮在水面而指南。如滋針裝置實驗示意圖的(1)所示。解放後在河北磁縣、江蘇丹徒、遼寧大連等地,陸續發掘出壹批元代的“王”字瓷碗。碗腹內底畫有三大點,中間穿壹細劃,樣子像個“王”字。據王振鋒考證①,這三點壹劃是表示“指南浮針”,中間的直線表示磁針,三大點表示和燈芯草有***同作用的浮標。這“王”字的繪畫是有用意的。壹個是為了表明這碗是專為浮針用的(在大連市出土的三個“王”字瓷碗底部圈足裏都墨書壹個正楷的“針”字,就是為了標明這碗是針碗)。另壹個可能是為了標明磁子午方向,在壹定程度上起了方位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