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什邡龍居寺的什邡龍居寺典故

什邡龍居寺的什邡龍居寺典故

徐氏花蕊是蜀王剛剛穿過大山在蕃鎮割據中於蜀中盆地占得壹塊 風水寶地而嫁給王建的,王建深知創業艱難,忙於建國,自然少些兒女閑情。而費氏之夫君 孟昶在其父孟知祥稱帝數月亡而繼位,盡管初襲位時,遵母命頗勤政 事,生活節儉,然畢竟才疏學淺,力不從心,更何況上任時才十六歲,難免逸樂之念。再加 上費氏花蕊本青城人又極愛文學,嬌嬌小小地纏著孟昶去遊山玩水也是自然之事,青城自小遊玩,早是厭了,成都又悶熱,選什邡龍居山避暑消夏是最好不過了。

壹則離蜀都僅60公裏往 返方便,二則此山為平原盡處,平緩而不失巍峨,登臨不會汗濕了冰膚玉骨,僻靜幽然又可 展豪邁之氣。慈院寺僧水觀禪師還因早壹月自知孟昶與花蕊要去消夏,昶壹高興,賜法號 曰“預知”,恩賞有加。更重要的是龍居山因蜀王與花蕊消夏而出名,等慈院也改為龍居寺 了 (不要小看了這小小改動,古帝王自命真龍天子的!),其實,這山這寺流百代而出名倒不僅 是因有壹個真龍天子居住過,孟昶也不算什麽真龍天子,我以為主要還是因了花蕊夫人, 《全唐詩》花蕊的 宮詞常被文人雅士嚼咀吟詠。走進蜀王消夏行宮,紅墻碧瓦,疏疏古柏飾壹道門樓,門樓外是壹道屏墻,謙謙地進門,門內又是壹道屏墻,折過屏墻,花光樹影中,就亭立著壹個冰肌玉骨的美麗女子,後背的雙手執壹卷詩文,史載花蕊十七歲就壓倒三千粉黛,艷名傳遍五代十國,然 而她又是壹代賢妃,她協助蜀王修明法治,頒刻“官箴”,刻列“石經”,刻印經史,設置“ 匭箱”(如今日的檢舉箱),廣開言路,建立中國歷史上第壹個國家畫院,編成中國第壹部詞 選《花間集》,在成都圍城四十裏城墻上種植錦色木芙蓉花。此處幽美,難怪花蕊出那麽多好詩。幽幽馨香中賞了前面紅梅,轉身拱門進小園,園內奇花異草圍壹雕花玉池,想池內定是春有遊魚,夏有睡蓮,秋有淺荷,細看,冬亦有梅影。 沿左側石級上有遺愛堂,看黨內花蕊夫人鳳冠霞帔,怡坐榻前,秀女左右執長扇,二書童兩旁,壹擎筆,壹舉紙,大背景為祥雲繚繞,背景兩邊 彩鳳飾了對聯:

白馬青山山青白馬

龍居秀水水秀龍居

第二重殿叫松鳳閣,有聯曰:

寄懷山水問寺外青峰峰上白雲何處有蜀王別墅?

放眼古今看庭前碧井井邊銀杏此間是文化新宮?

枕旗山懷香陵雙峽飛龍名剎巍然雨過天青重抖擻?

傍鎣麓回湔水五珠耀彩古井依舊波平泉澈處清明

閣內蜀王孟昶端坐臺上,宮女合圍,臺下文武大臣分列兩邊,花蕊夫人臺前舞蹈,閣外有當今書法家沈鵬“壹世宮詞千金價,四圍山色萬行詩”的條幅。

再後,從左側回廓出,便是園林,夫人親手植銀杏已四人合圍了——當是時,花蕊朝沾花露於梅亭,夕領清風於昶園,晴看山色,雨聽芭蕉,詩也寫了,詞也填了,獨不見銀杏,只輕輕地壹蹙眉,蜀王就從成都咿呀壹車旺盛的銀杏苗走近前來,孟昶博得夫人壹笑,我們才能親眼目睹這千年銀杏樹。龍居寺曾毀過兩次,始建於隋大業年間(605年),後建於清。園林中少古木,大多為青年林木,唯這銀杏高古中透出英姿。林中早有積園、昶園等十數座別墅數百間客房,還有簡易卻風格獨特的小竹樓,歌曲不時從梅影裏飄出,也不知詠唱的是不是花蕊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