粄讀音:bǎn。
粄是壹個漢語漢字,拼音bǎn。字從米,從反,反亦聲,為古漢語,也寫作?或?。糍粑壹類的米制餅。粄也是壹類傳統的特色小吃,在中國江西、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臺灣等省份的客家人居住地較常見。在廣東梅州、河源、惠州、深圳、江西贛州等客家地區叫“粄”。
"粄"是壹個古語詞,《玉篇》記載:"粄,米餅。"在現代漢語中,唯獨客家話裏保留了下來,成為客家方言的特色詞。對客家人而言,粄不僅是客家人特有的風味小吃的詞匯表達,也早已融入客家文化當中。
農歷入伏吃“仙人粄”是客家人的習俗,據說入伏天吃了“仙人粄”,整個盛夏都不會長痱子。“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入蜂蜜。
客家地區:發粄、餈粄、捆粄、紅桃粄、粄圓(挼圓粄)、紅粄、甜粄、蘿蔔粄(菜頭粄)、艾粄、苧葉粄、粄條、米篩目、酵粄、味酵粄、油麻粄、斂粄、大籠粄、碗粄(碗仔粄)等。
拼音的好處
1、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漢語拼音能夠準確地給漢字註音,遇到不認識的漢字,可以用漢語拼音的方式查辭書。
2、它是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學習普通話光靠口耳是不夠的,必須有壹套記音符號,以幫助教學,矯正讀音。漢語拼音就是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
3、學習拼音可以獨立查字典,有利於幼兒學習獨立識字。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