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
我們學習的古文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或者奇聞趣事,可以先以此為引,然後用帶入課文。有的文中多引用典故,這些典故也就是壹段故事,可以多講壹點給學生聽,提高興趣比如燭之武退秦,課前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講壹講當時的事情,讓學生想知道燭之武是如何退秦的,自然會跟著老師走。
另外我覺得課文可以講兩遍,第壹遍就是將文章縷通順,翻譯過來。第二遍就不翻譯了,只點出重點詞句,句式,劃出需要重點理解記憶的部分。
平時要求學生多朗讀課文,這個習慣要養成老師必須要帶頭,老師帶讀做示範,光要學生讀,老師上課從來不讀,學生才不會把妳的話放在心上。
2.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壹、綜合文字、音韻、訓詁等知識,發掘漢字、詞語的涵義。
讀書必先識字。學習文言文必先識字。
而字包括形音義。要激發高中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首先必須綜合文字、訓詁等知識,講清漢字的形音義,發掘漢字、詞語的涵義。
《曹劌論戰》中有壹句小大之獄,雖不能查,必以情,學生把獄常誤解為監獄,未能理解詞語的古今異義。《說文》:獄,確也。
從犬犬,從言。 犬犬,即兩犬。
朱駿聲《通訓定聲》:獄,訟也。犬好鬥,用兩犬示相爭;打官司要爭是非曲直,故從言。
獄為會意字,本指打官司,後引申為案件。打官司,往往有人會因犯法而入獄,故又引申為監獄。
知道了獄字的形體和詞義引申的軌跡,就不難理解上句的獄。《陳情表》: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盤桓,徘徊不進的樣子。徘徊,也可寫作俳佪。
盤桓、徘徊、仿徨都是疊韻連綿詞,三詞只是字形有異,而意義相同。連綿詞不拘形體,讀音相近意義就相同。
《鴻門宴》中有壹句範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數,有的學生讀作shù,其實讀shuò,義為屢次、多次。
玦,《說文玉部》:玉佩也。從玉,夬聲。
玦是形聲字。從夬得聲的字有堅決之義,如決、玦。
《白虎通》曰:君子能決斷則佩玦。玦取堅決、果斷之義。
範增多次以目示意,除掉劉幫,項王仍猶豫不決,此時,他不得不以象征果斷的玦暗示項王,早作決斷。玦絕非他物可比。
數、玦,寫出範增的老謀深算,道出項王的優柔寡斷。講清漢字的形音義,有利於學生加深對字詞、文章的理解。
二、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新課標鮮明的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註重培養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在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通過發揮學生的想象來增加他們學習的熱情。
記得我在上《木蘭詩》時,學生對花木蘭替父從軍很感興趣。當講到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為千裏足,送兒還故鄉’時,學生問:木蘭為什麽要辭官還故鄉?在朝做官,為老百姓著想不是更有意義嗎?壹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妳壹言我壹語地爭論起來。
古代女子足不出戶,替父從軍本已是萬不得已,花木蘭又怎能留在朝中做官呢?又壹同學說:怎麽不可以,我就不信皇帝會治女英雄的罪!對,如果木蘭表明身份留在朝中做官,說不定通過她的努力,在那個時期婦女就會解放,也不用忍受這麽多年的屈辱了。好大膽的壹個想象,學生們依然在爭論著,我沒有去爭論結果,但壹個想象的開放性的作業卻已形成,於是,我寫了以假如花木蘭留朝做官為題的訓練題目,同學們進入了更激烈的討論。
三、教師必須做到三個堅持,把語文課上好上活。(壹)要堅持古為今用,避免脫離現實。
學習文言文,並非讓學生鉆故紙堆,並非讓學生滿口之乎者也,成為孔乙己第二;而是服務現實。中學生常寫錯別字,應用六書理論可有效地減少錯別字。
初,衤有人寫成礻。其實,初為會意字,指以刀裁衣,是制衣之始;故為 衤旁。
而礻與祭祀有關,如祭、祀、神、祠等。人們常用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但易將度讀為dù,見讀為jiàn,事實上,應該分別讀duóxiàn。
度是多音字,義為度量時讀dù,義為揣測時讀duó。見並非現的通假字,它也是多音字,有jiàn、xiàn兩讀。
讀xiàn時,義為顯示、顯露、出現、實現。《廣韻》:見,露也。
《集韻》:見,顯也。《漢書?元帝紀》:天見大異。
顏師古註:見,顯露。事實上,見現是古今字:現字出現得較晚,大約在宋代才有出現之義。
講解這些與實際聯系緊密的形音義知識,古為今用,化知識為能力,學生就不會產生古文無用論,必然能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要堅持循序漸進,避免拔苗助長。
我們必須先讓學生熟讀壹些有代表性的優秀文言文,掌握壹定數量的實詞和虛詞,積累感性認識,正如常言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此基礎上,結合字詞、課文,講壹些有關文言文的語音、文字、語法、古代文化等方面的知識。
兩者結合,理論可以簡馭繁,實例可以使理論具體化。如《寡人之於國也》:數罟不入昘洿池、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洿,低地積水。洿、池意義相近,兩字構成偏義復詞,指池塘。
庠、序,都指學校;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兩字同意,構成壹詞。
《孔雀東南飛》:晝夜勤作息作,起、為。息,休息。
作、息意義相反。由勤字可見,此處作息構成偏義復詞,偏指作,指做事。
由上述三例可見,兩個詞義相近、相同、相反的同音字可構成復音節詞。事實上,此類例子頗多,如饑餓、思慮、琢磨、吝惜、動靜等。
這樣,在總結用例的基礎上簡要講解理論,有利於學生對詞義、課文的理解。但若無感性認識作基礎,過多的講解理論,急於求成,學生只能囫圇吞棗,喪失對文言文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其結果只能是拔苗助長,事與願違。
(三)要堅持追根溯源,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知識水準。教師應該學而不厭,對語音、文字、訓詁、語法、古代文化的知識都有所涉獵,遇到問題勤查《漢語大字典》等工具書,必要時就教於專家,不僅要知道流,還要知道源。
只有如此,才能為有源頭活水來, 才能深入淺出,將語文課上活,才能激發學。
3. 淺談如何激發文言文學習興趣淺談如何激發文言文學習興趣文言文就像壹杯清香淡雅的茶,越品越有味道;更像壹杯老酒,年代愈久愈能飄散出濃郁的香醇。
學習文言文,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我們的情操,讓我們在浮躁的生活中獲得壹份內心的寧靜,甚至找到人生的方向。可學生卻視其為“攔路虎”,懼怕、厭煩學習文言文,文言文教學也成為許多語文教師的壹塊“心病”。
因此,文言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如何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提高積極性,我在教學實踐中有壹些粗淺的嘗試,現就這方面壹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整理如下。
壹、變化誦讀,激發興趣。誦讀作為文言文傳統的學習模式,很多時候是沒有“讀”到位的。
要激發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必須采用變化誦讀的形式,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積累文言文的語言感知。例如在學習《三峽》這篇文章時,我做了如下誦讀的設計:首先是聽錄音跟讀;然後是點名讀,其余學生看著多媒體畫面聽讀;再次是學生在輕音樂的伴奏下自由讀;最後是看著多媒體畫面和提供的課文文字齊讀。
這個設計中有變化讀的情景:錄音、多媒體畫面、輕音樂、畫面和文字的合成體,體現了讀的層次:跟讀、點名讀、自由讀、齊讀,自然也就收獲了讀的效果:讀清了字音和停頓,讀準了節奏,讀出了情感。學生不僅弄清了句讀,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和情感,而且還培養了自主的閱讀能力,形成了讀想結合的思維習慣。
二、創設情境,激活課堂。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以教學實例,稍作說明。
(壹)激趣導入。沒有孩子不喜歡聽故事,針對青少年好奇心強、喜歡幻想的年齡特點,我從故事入手,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學習。
其實每壹篇文言文後面都能覓得壹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比如:學習韓愈《馬說》可以給學生講“伯樂相馬”的故事,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可以講壹些古人勤奮學習的故事,如 “囊螢映雪”、“鑿壁偷光”、“頭懸梁、錐刺股”等等,有的文言文本身就是壹個故事,如《陳涉世家》記敘了歷史上第壹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的偉大事跡,《隆中對》則詳細記載了歷史典故“三顧茅廬”中兩位主人公劉備和諸葛亮的第壹次對話。即便是寫景、記遊散文也可以給學生講作家的生平和人生經歷。
故事可以教師講,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搜集,自己講述,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又鍛煉了他們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壹舉多得。(二) *** 辯論。
教學《傷仲永》這課,我為了加深學生對成才與學習之間關系的理解,組織了壹場辯論賽。讓正反兩方對愛迪生的名言:“成功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壹的靈感”進行辯論。
學生們熱情高漲,暢所欲言。正反兩方辯得難解難分,都闡述得有理有據。
最後大家握手言和,以辨證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這節課避免了死板的文言文灌輸式的教學,擴散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趣味仿寫。學習《詠雪》,因為內容簡單,學生很快就理解了。
為了引導學生進壹步理解文中的兩個比喻,我設計了這樣壹個環節我與才女來賽詩。壹說要跟東晉著名的才女謝道韞比賽,學生們壹個個躍躍欲試。
於是,他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充當小詩人。有不若玉蝶展翅飛的唯美,有棉絮飄飄也可喻的通俗,有正如棉花糖飄落的天真,還有疑是滿天星星落九天的奇妙。
真可謂詩心薈粹,妙趣橫生。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中,不知不覺地提高了文言水平。
(四)創意表演。在教學蒲松齡的《狼》壹文時,指導學生編排課本劇,壹人扮演屠戶,壹人扮演狼,壹人旁白,隨著情節的推進,屠戶遇狼時的恐懼、避狼時的機智、殺狼時的果敢,狼的陰險、狡詐、貪婪、愚昧,被扮演者表演得淋漓盡致,其余的學生則時而膽戰心驚,時而屏聲靜氣,最後歡呼雀躍,他們在被扮演者制造的氣氛所感染的同時,加深了對課文故事情節的把握、對人類聰明智慧的理解。
其實,只要教師肯花心思,文言文教學也可以妙趣橫生,讓學生愛學,樂學,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開展活動,拓展視野。
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促進文言文的學習。開展配樂朗誦活動、文言文抽背比賽、文言文故事大賽、文言文知識競猜等壹系列活動,發動全班學生參與,積極投入學習之中,增強了學習的凝聚力,先進帶動後進,開闊了視野,拓寬了知識面,每壹次活動都給學生以吸引力,在比賽中找到自己的優勢,提高了學習的信心,激發了學習的興趣。
總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發展的主體,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保護好學生在探求新知過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唱主角,體驗到發現知識的興奮感和完成任務的自信心,這樣就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我們要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追求學生的最大限度的發展和獲得,實現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4. 怎樣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最好的壹個辦法就是像我就是多看文言文書籍最好是古文的,並且下面有註釋,和譯文如果想提高興趣的話,我建議去買壹些有故事情節的,比如說《世說新語》或者《史記》、《資治通鑒》這三本我都讀過,很不錯的,像史記和資治通鑒,買精編版就行了,因為如果全買就有很多了。
學生看了會進而遠之。而精編版就是有許多歷史著名故事,比如鴻門宴、王莽篡權之類的。
而《論語》《弟子規》《三字經》《禮記》我認為應該在學生真正愛上文言文了,再給他看原著,會很有效果。如果學生學歷繁重,沒空抽出時間看整本通史的話可以選擇讓其背誦壹些經典的文言文。
比如荀子的《勸學》就是很不錯的壹篇或者多看看古詩,多背壹些古詩,不用全背,挑其中的壹兩句千古名句就行了看多背多了後,可以試著自己用文言文寫壹篇記敘短文,或者用現代文,續寫壹段歷史故事,或者改編。比如上面提到的·鴻門宴·可以改編歷史,使歷史成為劉邦在鴻門宴被殺,但是筆法卻要依照史記那樣的筆法來仿寫。
這是最好的提升文言文興趣的或者看多背多了後,可以試著自己寫詩,先寫古體詩,接著再寫近體詩壹定會更好。以上皆為個人觀點,如頗有贊同,可選擇參考。
無他論,望采納,謝謝。
5.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原發布者:中國學術期刊網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壹是精妙導入,激發興趣;二是多媒體輔助,激發興趣;三是反復誦讀,激發興趣;四是即興表演,激發興趣。
關鍵詞激發;學生;文言文;興趣
選入初中語文課本的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精華,是中華文明的歷史積澱,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隨著教學改革深入發展,文言文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作為壹名語文教師,每接受壹個新班上文言文時,學生留給我的表情總是壹臉的無奈。大道理也講了不少,可就是沒多大的成效。經過思索之後,我知道僅憑道理是不能說服他們的,他們缺乏的是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現在的學生,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要想使他們去接受、去學習是很難的。那麽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下面,結合我的工作實踐談些體會。
1.精妙導入,激發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壹半。”要讓學生對某篇文言文產生興趣,導入的方式是不能馬虎的。生動的導入能極大地喚起學生的註意力,激發學習的熱情,化被動為主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我壹般使用以下三種方法:
1.1動畫導入法。比如《核舟記》這篇文章的切入點就是核舟的“神奇”,我在教學該課時,先播放制作好的動畫小片斷:孫悟空在蟠桃會上偷吃了仙桃,不慎把壹只桃核丟入人間,壹個衣著明朝服飾的男子拾起,精雕細刻壹番。看完動
6.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中國是壹個源遠流長的文明古國,其文化精髓更是博大精深。從古至今,文言文都要求作為學生必學知識之壹,這足以可見文言文在語文學科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便開始接觸壹些短小精悍的文言文,雖說簡單,但對於小學生而言並不簡單,甚至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會覺得有些枯燥,如何提高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呢?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壹、以歷史故事為背景,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幾篇文言文都具有故事性,教師在教授之前可以歷史故事為背景進行導入,這在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求知欲。如,在執教《伯牙絕弦》壹文時,我先給學生講了壹個故事:傳說在春秋時期,俞伯牙是宮廷有名的樂師,他不僅技藝超群,而且有壹把不同凡響的瑤琴。據說,這把瑤琴是集日月之精華,山川河流之靈氣於壹身,能奏出天籟之音。可是有壹天,俞伯牙竟摔破了他這把心愛的琴,並且此生都不再彈琴了,這究竟是為什麽呢?讓我們壹起走進課文去探個究竟吧!我發現在講這個故事時,教室裏鴉雀無聲,大家都專註於聽故事,並且聽完故事後都急於想從課文中探個究竟,這就為下面的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二、先看圖片敘述故事,再進入課文學習
小學語文課本中幾乎每篇課
7.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講故事。
我們學習的古文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或者奇聞趣事,可以先以此為引,然後用帶入課文。有的文中多引用典故,這些典故也就是壹段故事,可以多講壹點給學生聽,提高興趣
比如燭之武退秦,課前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講壹講當時的事情,讓學生想知道燭之武是如何退秦的,自然會跟著老師走。另外我覺得課文可以講兩遍,第壹遍就是將文章縷通順,翻譯過來。第二遍就不翻譯了,只點出重點詞句,句式,劃出需要重點理解記憶的部分。
平時要求學生多朗讀課文,這個習慣要養成老師必須要帶頭,老師帶讀做示範,光要學生讀,老師上課從來不讀,學生才不會把妳的話放在心上
8. 如何培養學生文言文閱讀興趣首先,需要認識到的是,我們所說的古文,不過是古代人日常交談的話語,就像我們現在的普通話壹樣。
所以說學好古文不難,難在有文采上。結合我自己的經驗,如果古文基礎較弱,建議按照以下步驟來學習:1,朗讀《三字經》、《千字文》、《聲律啟蒙》、《笠翁對韻》、《詩經》,並且能達到流利背誦的水平(都是三字和四字短句,兼有音律美,朗朗上口,可以結合歷史故事)2,《小學生古文100篇》(很經典的小短文,先自行翻譯,然後熟讀,仿寫)。
3,《三言二拍》、《史記》、《戰國策》、《資治通鑒》上述十壹本書的文白本較好。上述以史書和文白小說為主,淺顯易懂而且趣味性較強,同時也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可讀性強4,《世說新語》、《顏氏家訓》、《小窗幽記》、《浮生六記》、《幽夢影》、《菜根譚》、《東坡笑林》、《笑林廣記》、《曾國藩家書》上述九本書中主要涉及古人修身養性,臧否人物,能讓妳感受到古代文學的平易與文學美,5,《古文觀止》、《經史百家雜鈔》、《古文辭類篹》、《桐城派名家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水經註》、《洛陽伽藍記》、《荀子》、《孟子》、《莊子》、《韓非子》。
以我所見,中華文明文學史上三個比較重要的階段是先秦、唐宋、明清之交。上述十壹本書在這三個階段上都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說是各有千秋。
《古文觀止》、《經史百家雜鈔》、《古文辭類篹》是集古今名家名篇之大觀,但三者各有千秋,《古文觀止》較為基礎,後兩者較為艱深;其余八本各有千秋,《孟子》說理精辟,文字流暢,語言形象;《莊子》多用寓言借喻,汪洋恣肆,極有表現力;《荀子》擅長說理,論辯機鋒百出,思想深邃,邏輯周密;《韓非子》以寓言和史料進行深入淺出的論證,平易中見哲理;《桐城派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集》屬於文集類;《洛陽伽藍記》、《水經註》記載較雜,山川地理風情世俗皆有涉獵,且文學性較高。從多個方面來學習,相互印證,全局觀可以形成。
6,就學習的方法來講,學習語言類都是四大法寶:聽說讀寫。對於古文來講,最重要的就是讀、背。
建議多背誦壹些古文的經典名篇,然後進行主題閱讀,漸漸的妳就能找到那種感覺,就是摸到古代人在使用語言的規律和感覺,或者說,語感。找到了語感,對付日常的做題,問題應該就不大。
7,另外,在學習古文的時候,需要準備壹本工具書,壹本即可。就是王力主編的《古漢語詞典》。
8,需要註意的是,《古文觀止》只是古文選集中的壹本,有壹定的代表性,但是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需要多加涉獵才可開闊眼界,達到“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境界。9,最後,如果不是對古文感興趣,只是側重於做題,那麽我的建議是要把課本上的壹些常用字詞比如實虛詞的意思、用法搞清楚,還有壹些特殊的句式比如頂真謂語前置等,壹些經典的段落要能熟練背誦,如果想在考試中古文部分拿到比較高的分數,我建議看壹看《史記》,《資治通鑒》,這兩本書的古文版和白話版都看,能做到看著古文就可以講出這個人的歷史事跡比較好。
在日常的考試中,題目常常是選擇某個人的事跡,而後聯系已學過的古文知識來考察,所謂千變萬化,不離其中。兩本書壹本是紀傳體,壹本書斷代史,很具有代表性,考試中的小短文也大都選擇類似的文章進行考察。
眾所周知,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動力.那麽如何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在教學中我作了壹些嘗試.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 壹,遵循“循序漸進、先易後難”的原則 人都有畏難心理,因而只有放開手腳,讓學生嘗點甜頭,學生才有興致繼續深入學習文言文.教材在選編課文時也是遵循了這壹原則.人教版初中語文第壹冊的第壹篇《童趣》就是明證,它淺顯易懂.在教學時,我的做法是:教師先鼓勵學生聊聊童年往事,在輕松歡快的氣氛下,再用平白如話的語言把沈復的童趣故事簡述給學生.然後讓學生結合註解去初讀課文,在教師的點撥下理解課文.這樣設計,學生理解課文就減少了障礙,易於接受.初中生學習文言文可以分為由易到難的三個階段:七年級——從基礎人手,認識文言文;八年級——理解詞句,品析文段;九年級——領會主旨,拓展延伸. 二.因“本”制宜、因人而異,在教學環節上出新意 1、要註意創設情境,在導入新課上下工夫. 情境的創設在文言文的教學中主要通過具體可感的形象來進行.這種形象借助眼、耳、手感知,或者是多種感官同時感知到的.它能引起聯想、想象,激發人們認知的興趣. 通過講故事導入新課是我的首選.基於這壹點,在學習壹些故事性較強的文言文如《狼》、《桃花源記》等,我就先把它們編成小故事,講給學生們聽,並留下懸念,吊起胃口,以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學習壹些思想性較強的文言文,如《十則》、《兩章》等,我就先講壹講與作者有關的故事,講人物的非凡成就和經歷,以講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聽,讓他們在聽故事中記住作品背景、作者其人,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唐雎不辱使命》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