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漢語字典》中“治”的解釋:
zhì
①<動>治理。《論積貯疏》:“民不足而可~者,自下及今未之嘗聞。”
②<動>懲處。《出師表》:“不效則~臣之罪。”
③<動>醫治。《扁鵲見蔡桓公》:“君有疾在腠理,不~將恐深。”
④<動>建造。《西門豹治鄴》:“為~齋宮河上。”
⑤<動>整理;備辦。《馮諼客孟嘗君》:“於是約車~裝,載券契而行。”
⑥<動>訓練。《左忠毅公逸事》:“史公~兵,往來桐城。”
⑦<動>對付;抵禦。《赤壁之戰》:“同心壹意,***~曹操。”
⑧<動>處理。《蘇武傳》:“單於使衛律~其事。”
⑨<動>講求;研究。《齊桓晉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禮義哉。”
⑩<名>地方政府所在地。《過小孤山大孤山》:“州~德化縣,即唐之潯陽縣。”
⑾<形>治理得好;太平。《屈原列傳》:“明於~亂,嫻於辭令。”
2、顧質何敢望之的何,意思是<代>怎麽。
《古漢語字典》中“何”的解釋:
hé①<代>
⒈什麽。《觸龍說趙太後》:“壹旦山陵崩,長安君~以自托於趙。”
⒉哪裏。《齊桓晉文之事》:“~由知吾可也。”《赤壁之戰》:“豫州今欲~至?”
⒊為什麽。《過秦論》:“為天下笑者,~也?”
⒋怎麽。《鄒忌諷齊王納諫》:“徐公~能及君也?”
⒌哪;哪個。《詩經·隰桑》:“中心藏之,~日忘之”《商君書·更法》:“前世不同教,~古之法?”
②<副>多麽。《漢書·東方朔傳》:“朔來朔來,受賜不待詔,~無禮也。” hē<動>通“呵”,呵問。《過秦論》:“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
hè<動>通“荷”,扛,背。《詩經·曹風·候人》:“彼候人兮,~戈~祋。”
3、出處:王辟之《澠水燕談錄》
原文:初,範文正公貶饒州,朝廷方治朋黨,士大夫莫敢往別,王待制質獨扶病餞於國門。大臣責之曰:“君,長者,何自陷朋黨?”王曰:“範公天下賢者,顧質何敢望之。若得為範公黨人,公之賜質厚矣!”聞者為之縮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