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光地:李光地生於明末,康熙九年進士,兩年後授翰林院編修。由於在三藩之亂時,他上蠟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報,受到康熙的贊許,很快升為侍讀學士,又由於平定臺灣有功,升任翰林院掌院學士。
2、於成龍: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於成龍被任命為羅城縣知縣,在任上明確保甲制度,百姓安居樂業,全力耕作土地。1667年(清康熙六年),於成龍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後遷任湖廣黃州府的同知和知府,歷任代理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和總督、加兵部尚書、大學士等職。康熙二十年(1681年)入京覲見,升任江南江西總督。
3、 郝浴:清順治進士,授刑部主事,後改湖廣道禦史,巡按四川。有節氣,不畏權貴,不附勢。康熙十七年(1678),因他官聲清廉,政績卓著,奉特旨再留任壹年,並加太仆寺少卿。時淮揚壹帶發生蝗旱災害,百姓大饑,郝浴設粥廠,發倉米賑救,全活百萬余人。郝浴還親到各處隨地設閘,引江海潮水,以灌河渠,通鹽艘。
4、 索尼:滿洲正黃旗人,因為通滿、漢、蒙文字,亦賜名「巴克什」,命在文館辦事。由頭等侍衛受吏部啟心郎,3年考績合格,績優升騎都尉,後屢立戰功(戰界凡城,征錦州、北京、察哈爾、大同城等)功授三等男,定都燕京後,受二等子;升任內大臣、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
5、施瑯:施瑯(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
擴展資料:
李光地(1642-1718年),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福建安溪(今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間大臣,理學名臣。
康熙九年(1670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協助平定“三藩之亂”、“統壹臺灣”,累官至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因疝疾速發,卒於任所,享年七十七歲,謚號“文貞”。雍正初年,加贈太子太傅,入祀賢良祠。著有《歷像要義》、《四書解》、《性理精義》、《朱子全書》等書。
李光地尤其在易學方面著作豐富,除康熙的《禦纂周易折中》由他主編外,其個人著述還有《刷易通論》、《周易觀彖》、《周易觀彖大旨》、《象數拾遺》等。李光地治易的特點帶有極大的綜合性和實用性,以易學為綱,三註《範》,詳註《參同契》。
他對《洪範》、《參同契》、《中庸》三部書著力最多。他的著述盡力使易學服務於康熙朝的政治需要。“以易學致用、以性理說易”是李光地易學的重要特色。
百度百科-李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