膺的意思解釋是胸、承當;承受。
膺(拼音:yīng)是漢語通用規範二級字。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本義為胸。引申指內心,又引申為受、承受,還引申為抱有之義。膺是形聲字。膺的甲骨文是指事字,初文在隹(鳥)胸脯部位加壹點或壹圓弧符號以示胸義,於造字方法屬指事。
周代追加形符人而成為形聲字。篆書、隸書累加形符肉(月)表意,古文字形體像塊肉,表示膺是胸,為肉體的壹部分;其聲符又有所繁化,或從疒而作上或從廣而作膺。
後定形為膺。膺本義為胸。引申指內心,如膺肺。作名詞時還引申為乳上骨;胸傍,胸部兩側的肌肉隆起處等義。膺作動詞時引申為受、承受,如《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王逸註:膺,受也。還引申為抱有、接受等義。
說文解字註:匈也。勹部曰:匈,膺也。《魯頌》:戎狄是膺。《釋詁》、《毛傳》曰:膺,當也。此引伸之義。凡當事以膺,任事以肩。
康熙字典
未集下、肉、(古文)?。《唐韻》《集韻》《韻會》並於陵切,音應。《說文》:胸也。《史記·趙世家》:大膺大胸,修下而馮。又《爾雅·釋言》:親也。《禮·少儀》:執箕膺擖。註:膺,親也。
又《正韻》:當也。《書·武成》:誕膺天命,以撫方夏。傳:膺,當也。又受也。《楚辭·天問》:撰體協脅,鹿何膺之。註:膺,受也。又《韻會》:馬帶也。《詩·秦風》:虎韔鏤膺。傳:膺,馬帶也。又《大雅》:鉤膺濯濯。傳:鉤膺,樊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