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lz加油咯,這是壹個積累的過程,經常看經常用。或者和帶動身邊的人壹起來多說多用,環境在這兒,會潛移默化。到最後便能手到擒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語言的積累包括“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精彩句段”等等。積累詞語是最基本的。積累足夠的詞語,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詞語,豐富詞語,是語文教學的壹個重點。
壹、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詞語心理學研究表明:機械記憶在效果上總比意義記義差。學生對於那些沒有真正理解的詞語是不容易記住的,更談不上恰當的運用。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註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詞語,不僅要理解詞語的本義,而且還要弄懂詞語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含義。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中,魯迅回答他的侄女說:“妳想,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黑洞洞”和“碰壁”這兩個詞語,在這裏是比喻的用法。“黑洞洞”指的是舊社會非常黑暗,沒有光明,沒有前途;“碰壁”是指人民在舊社會裏沒有絲毫的自由,革命者處處遭受迫害。只有讓學生懂得了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和用法,他們才能牢固地雇這個詞語,用的時候才會少出差錯。
二、啟發學生準確、靈活地運用詞語,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某個詞語,要看他能不能把這個詞語恰當地運用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這時可以通過對意思相近的詞語的辨析,啟發學生準確地運用詞語,這樣能使學生對詞語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另外,在準確運用詞語同時,還要啟發用詞的靈活性。在漢語詞匯中,常常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同壹個意思,因此在豐富學生詞匯的教學中就要充分註意這種靈活性。如“差點兒”、“幾乎”、“險些”這幾個詞表達的是同壹個意思,要讓學生靈活地運用。
三、創造條件幫助學生不斷地鞏固詞語積累詞語就得不斷地同遺忘作鬥爭,對於已經學過的詞語,反復抄寫固然可以產生機械記憶的效果,但用這樣的方法積累起來的詞語往往是消極的。要把消積詞語變為積極詞語,特別需要經常運用,反復鞏固。 (壹)聯系課文實際,讓學生說出同義詞,如在《小馬過河》壹文中有句話:“聽了松鼠的話,小馬立刻收住了腳步”。教學時,讓學生“立刻”換成壹個意思與它相同的詞語,通過換詞練習,學生不僅鞏固了已學過的詞語,而且開闊了思路,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詞語歸類。將學過的同義詞同類詞進行歸類整理,對積累詞語,鞏固詞語是很有幫助的。在教學中,筆者常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訓練。如讓學生寫出與“看”意思相同的詞,學生就寫出了“望”、“瞅”、“瞟”、“瞻仰”、“俯瞰”等,而且還掌握了詞語之間的差別。在教學《難忘的壹天》時,文中出現了好幾個描寫心情的詞語,學生找出文中這些詞語後,又說了好多表示心情的詞語,並壹壹寫在詞語本上。另外,將把描寫人物臉部表情的詞集中起來,把描寫顏色的詞進行歸類等等,對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很有幫助。
(三)壹詞多義的辨析,同壹個詞在與不同的詞組合時有不同的含義,如“打”字,“打毛衣”作“織”解,“打傘”作“撐”解,“打球”作“玩”解等等。教學中適時作這樣的辨析,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就會深刻運用就會自如。 四、加修飾詞如“說”字在有對話的文中出現較多,壹次教學時,筆者讓學生在“說”前加字,學生舉出了“敘說”,“述說”、“細說”、“亂說”、“大聲說”、“親切地說”、“輕輕地說”……學生越說越有勁,在不知不覺中起到了鞏固詞語,豐富詞語的作用。
幫助學生積累詞語是小學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運用恰當的方法,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詞語,鞏固詞語,才能達到積累詞語,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