翮字讀hé。
翮,漢語二級字,讀作翮(hé),本義指羽毛中間的硬管。鳥的翅膀:舉翮。振翮高飛。掌以時征羽翮之政於山澤之農。《周禮·地官·羽人》。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下革切,音覈(hé)。《說文》羽莖也。《爾雅·釋器》羽本謂之翮。註鳥羽根也。周禮·地官·羽人掌以時征羽翮之政,於山澤之農。《註》翮,羽本。又正韻郞狄切,音歷。與?同。
史記·楚世家吞三翮六翼,以高世主。《註》索隱曰:翮與?(lì)同。音歷。三翮六翼,亦謂九鼎也。空足曰翮。六翼即六耳。又《韻補》葉曷各切。《陸雲·贈鄭曼季詩》有鳳於潛,在林棲翮。非子之祚,孰與好爵。
資料擴展
鳥的管子是空心的。不僅是羽毛,鳥類的骨頭也是空的,而且鳥類隨時便便,都是因為要減輕自身的重量,不然光靠兩個翅膀是對抗不了偉大的重力滴。
烏鴉的羽毛是空心的。
烏鴉(學名:Corvussp.):是雀形目鴉科鴉屬中數種黑色鳥類的俗稱。又叫老鴰,嘴大喜歡鳴叫。為雀形目中體形最大的鳥類,體長50厘米左右。
全身或大部分羽毛為烏黑色,故名。羽毛大多黑色或黑白兩色,長喙,有的具鮮明的白色頸圈,黑羽具紫藍色金屬光澤;翅遠長於尾;嘴、腿及腳純黑色。鼻孔距前額約為嘴長的1/3,鼻須硬直,達到嘴的中部。
根據構造和功能的不同,鳥的羽毛可分為正羽、絨羽、纖羽三種。正羽:是被覆在體外的大型羽毛,由羽軸和羽片構成。
羽軸下段不具有羽毛的部分叫做羽根,生在皮膚中。羽軸上段的兩側發出許多羽支,每個羽支再向兩側發出許多羽小支,壹側的羽小支上生有小鉤,壹側的羽小支有小槽,使相鄰的羽小支互相銜接,形成結構緊密而具有彈性的羽片。
正羽有飛翔、護體、保溫等作用。絨羽:羽軸短,羽支柔軟,叢生在羽軸的頂端,羽小支細長,沒有小鉤,不形成羽片。絨羽密生在正羽的下面,有保溫、護體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