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指柔”這個名字來源於西晉劉琨《重贈盧諶》的兩句詩:“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原詩抒發自己欲建功立業而難以成就的感慨,充滿了英雄失意的悲涼。這兩句詩總是被我拈出來,反復吟誦——因為覺得詩句中充滿了頓挫,讓人百感交集,九轉回腸。
1.《文選.劉琨詩》:"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呂延濟註:"百煉之鐵堅剛,而今可繞指。自喻經破敗而至柔弱也。"後因以"繞指柔"比喻堅強者經過挫折而變得隨和軟弱。
2.用以形容柔軟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