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蒙的蒙 méng

蒙的蒙 méng

基本字義

1. 沒有知識,愚昧:啟~。~昧。

2. 遮蓋起來:~罩。~子。~蔽。

3. 受:承~。~難。~塵。~垢。

4. 形容雨點細小:~~細雨。

5. 姓。

6. 蒙莊:莊周,蒙人,故稱蒙莊。白居易詩:“齊物學蒙莊。”

7. 同“艨”。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艸,冡(méng)聲。本義:草名。

2. 草名。即菟絲[dodder]。旋花科。壹年生纏繞寄生草本。莖很細,呈絲狀,黃白色,隨處生有吸盤,附著在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葉退化,開白色小花。種子入藥。

3. 指蒙童[ignorant children]。如:蒙幼(蒙昧幼稚的兒童);蒙稚(幼稚無知);蒙館(舊時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地方);蒙學(即蒙館);蒙塾(即蒙館)。

4. 雲氣 [cloud]

秋天雖是晝夜停勻時候,究竟日出日入,有蒙氣傳光,還覺得夜是短的。——清·劉鶚《老殘遊記》

5. 又如:蒙氣傳光(日出之前與剛落之後,光線雖不能直接照射大地,地上仍相當明亮,這是因為空中大氣的折光作用所致);蒙氣(古指包圍地球外面的大氣)。

其他釋義:

《楊吉德周易講座》中,蒙,字義源於周易蒙卦卦象。

從卦象看,二個陽爻居於上爻、二爻,屬於宗廟、家主之位,代表貴族身份。四個陰爻圍繞二個陽爻,為貴族之子,理應受到相當教育,故“蒙”的字義指教育。

卦辭提出了如何教育的概念:“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意思是:從小就要進行教育才是好的方法。不是我要求兒童接受教育,而是兒童主動的要求我進行教育(指求知欲)。第壹次把筮法告訴他,第二次、第三次就要自己去領會溝通,能夠領會溝通了就不再告訴他(指有獨立見解)。有利於這樣做。

〈動〉

1. 遮蔽;覆蓋 [cover]

葛生蒙楚。——《詩·唐風·葛生》

葛生蒙棘。

以幕蒙之。——《左傳·昭公十三年》

蒙絡搖綴。——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時蒙卷軸。——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2. 又如:蒙絡(掩蓋纏繞);蒙翳(掩蔽,覆蓋);蒙覆(覆蓋;掩蔽);蒙幕(覆蓋);蒙袂(用袖子蒙住臉。謂不願見人)

3. 欺騙,隱瞞 [cheat]

上下相蒙。——《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4. 又如:蒙事(方言。作假騙人);蒙混(用欺騙手段使人相信虛假的事物);蒙騙(欺騙);蒙哄(用虛偽的手段欺騙別人)

5. 承繼,繼承 [inherit;succeed]

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韓愈《祭十二郎文》

孝公既沒,惠文、 武、 昭襄,蒙故業,因遺策(承接已有的基業,沿襲前代的策略)。—— 漢·賈誼《過秦論》

6. 蒙受 [suffer from]

以蒙大難。——《易·明夷》。鄭註:“遭也。”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李密《陳情表》

蒙其賞賜。——東漢·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

7. 又如:幸蒙大恩;蒙斧鋮湯鑊;蒙羞(蒙受恥辱);蒙辜(受罪);蒙澤(蒙受恩澤);蒙難(遭受災難)

8. 敬詞。承蒙 [receive]

昨日蒙教。——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過蒙拔擢,豈敢盤桓。——李密《陳情表》

9. 又如:不蒙見察;蒙君實視遇;蒙幸(猶幸蒙,幸運地受到);蒙恩(承蒙恩惠);蒙允(承蒙允許);蒙教(承蒙教誨)

〈形〉

1. 迷茫,廣闊而看不清。彌漫籠罩 [vast and hazy]。如:蒙晦(迷茫昏暗貌);蒙漠(迷茫昏暗);蒙翳(彌漫)

2. 幼稚,暗昧不明 [ignorant;naive;uncultured]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易·蒙》

3. 又如:蒙士(蒙昧無知,學識淺薄的人);蒙幼(不懂事的幼童);蒙師(啟蒙的老師,教育孩童的老師)

4. 陰暗 [dusky;dim]

曰蒙,恒風若。——《書·洪範》。傳:“蒙,陰暗也。”

5. 引申為蒙昧無知

民非蒙愚也。——《戰國策·韓策》

6. 又如:蒙陋(蒙昧淺陋);蒙士(淺學無知之士);蒙迷(猶蒙昧)

7. 自稱謙詞。猶愚 [my]

蒙之所見,及此而已。——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

8. 又如:蒙拾(學識不高的人拾取前人文詞綴連成章,不敢自言創作,便稱蒙拾)

9. 雜亂 [in disorder]。如:蒙茸(雜亂的樣子);蒙戎(雜亂的樣子);蒙尨(蕪雜,紊亂)

10. 茂盛 [flourishing]。如:蒙茂(猶茂密;茂盛);蒙籠(草木茂盛的樣子)

11. 通“蒙”。盲,目失明 [blind]

循蒙招尤。——《素問·五藏生成篇》

〈形〉

1. 細雨的樣子 [drizzling]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詩·豳風·東山》

2. 又如:蒙雨(毛毛細雨);蒙蒙松松(細雨迷茫的樣子)

3. 廣大 [vast]。

〈動〉

1. 彌漫,籠罩 [cover]

但見愁雲漠漠,慘霧蒙蒙。——《三國演義》

2. 又如:蒙昧(迷茫,昏暗);蒙漠(迷茫昏暗)

〈形〉

1. 忠厚的樣子 [honest and tolerant;sincere and kindly]

那呆子雖是心性愚頑,卻只是壹味蒙直。——《西遊記》

2. 又如:蒙直(忠厚老實)

常用詞組

1. 蒙蔽 méng bì

[hoodwink;deceive] 欺騙隱瞞

偏見常常蒙蔽了判斷

2. 蒙蔽 méng bì

[hoodwink;hide the truth from;befool;befudle;cheat;deceive;delude] 隱瞞真相,欺騙人

蒙蔽群眾;蒙蔽輿論

3.蒙塵méng chén

[go into exile] 舊指帝後流亡在外,蒙受灰塵

主上蒙塵。——《三國誌·諸葛亮傳》

靖康年間,金人圍困汴梁,徽、欽二帝蒙塵北狩,壹時後妃公主被虜去的甚多。——《初刻拍案驚奇》

4.蒙垢méng gòu

[be humiliated] 受到汙辱恥笑

5.蒙館méng guǎn

[elementary school] 舊時指對兒童進行啟蒙教育的私塾

6. 蒙汗藥 méng hàn yào

[sleeping-draught;sleeping-drug;knock-out drops] 舊戲曲小說中指能使人暫時失去知覺的藥

輕則蒙汗藥麻翻,重則登時結果。——《水滸傳》

7. 蒙哄 méng hǒng

[deceive;cheat;hoodwink] 使…信假為真

當我們年輕時,容易被蒙哄

8. 蒙混 méng hùn

[deceive or mislead people] 用以假充真的手段欺騙

蒙混過關

9.蒙蘢méng lóng

[dense] 草木茂盛的樣子

蒙蘢的大草原

10.蒙絡搖綴,參差披拂méng luò yáo zhuì,cēn cī pī fú

[be covered with,twine,shake,link,be not uniform and wave with wind] 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11. 蒙昧 méng mèi

蒙昧時代;愚昧,不通事理;蒙昧無知

12. 蒙蒙 méng méng

[drizzly] 雨雪雲霧迷茫的樣子

蒙蒙細雨

宴坐雨蒙蒙。——宋·沈括《夢溪筆談》

13. 蒙難 méng nàn

[fall into the clutches of the enemy;meet a fatal accident;be confronted by danger] 遭受到人為的災禍

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易·明夷》

14. 蒙皮 méng pí

[envelop] 把…包起來或封起來,把…裹起來

15. 蒙求 méng qiú

[initiate] 《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指蒙昧的人求我不斷解決疑難。後來用“蒙求”做啟蒙的書名。如唐代李翰有《蒙求》,宋朝周守忠有《歷代名醫蒙求》,清朝王筠有《文字蒙求》

16.蒙茸méng róng

[jumbled] 蓬松;雜亂的樣子

雜花蒙茸

蒙茸山麓。——〔英〕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

17. 蒙師 méng shī

[first teacher] 啟蒙的老師;教育孩童的老師

我小時候聽蒙師講的,卻又是壹樣講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18. 蒙受 méng shòu

[suffer;sustain] 無故承受某種痛苦

蒙受斷臂割鼻的苦難

19.蒙塾méng shú

[elementary school]蒙館

20. 蒙太奇 méng tài qí

[montage] 指剪接組合鏡頭,以形成完整的電影片

21.蒙恬Méng Tián

[Meng Tian] 秦將。始皇時領兵三十萬北逐匈奴,修築萬裏長城

22.蒙頭蓋面méng tóu gài miàn

[mask] 〈方〉∶遮遮掩掩

妳說話為什麽這麽蒙頭蓋面的,不願意說明白

23.蒙學méng xué

[private school] 蒙館。也指學童啟蒙的功課

24.蒙藥méng yào

見“蒙汗藥”

25. 蒙冤 méng yuān

[be wronged] 蒙受冤屈

蒙冤而死

26.蒙在鼓裏méng zài gǔ lǐ

[be kept in the dark] 比喻受人蒙哄,好像裝在鼓裏,不知道外面的事

27.蒙罩méng zhào

[be shrouded] 輕輕地蓋著,即籠罩

蒙罩了壹層陰影

28.蒙子méng zi

表盤;表蒙子

29.沂蒙山méng(念二聲),革命根據地。

詳細字義

〈名〉

1.古地名-北蒙。即商朝都城殷,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境

2.古水名 [Meng River]

3.沱江支流。在四川省彭縣境

4.即蒙江。在今廣西梧州

《康熙字典》記載

《申集上》《艸字部》 ·蒙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0

《唐韻》莫紅切《集韻》謨蓬切,音濛。《爾雅·釋草》蒙,王女也。《註》女蘿別名。 又《詩傳》唐蒙,菜名。 又大蒙,藥名。《管子·地員篇》羣藥安生,小辛大蒙。 又《易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書·洪範傳》蒙,隂闇也。 又《左傳·昭元年》又使圍蒙其先君。《註》欺也。 又《左傳·昭十三年》晉人執季孫意如,以幕蒙之。《註》裹也。 又《前漢·宣帝紀》雖有患禍,猶蒙死而存之。《註》冒也。 又《書·伊訓》具訓於蒙士。《疏》謂蒙稚,小之稱。 又《詩·秦風》蒙伐有苑。《傳》蒙,討羽也。《箋》畫雜羽之文於伐。 又縣名。《史記·老莊列傳》莊子者,蒙人也。《註》地理誌,蒙縣屬梁國。 又山名。《書·禹貢》蒙羽其藝。《疏》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又》蔡蒙旅平。《註》蒙山在蜀郡靑衣縣。 又水名。《楚辭·天問》出自湯谷,次於蒙汜。《註》暮入西極蒙水之涯也。 又門名。《左傳·襄二十七年》宋公及諸侯之大夫盟於蒙門之外。《註》宋城門。 又姓。《風俗通》東蒙主以蒙山為氏,秦有將軍蒙驁。 又《韻會》母總切,音懵。《柳宗元文》鴟夷蒙鴻。《註》二字俱上聲。 又《韻補》葉莫江切,音尨。《詩》狐裘蒙茸。徐邈讀為厖。《陳琳·大荒賦》帝告我以至順兮,重訊我以童蒙。義混合於宣尼兮,理齊歸於文王。 又莫鳳切,音孟。與雺同。《漢書》引《易》傳:有蛻蒙霿,上下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