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
xiàng
名
(象形。從宀(mián),從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墻,有窗戶之形。本義:朝北開的窗戶)
同本義〖thewindowfacingnorth〗
向,北出牖也。——《說文》。古宮室北墉,無戶牖,民間或有之,命之曰向。
穹窒薰鼠,塞向墐戶。——《詩·豳風·七月》
泛指窗戶〖window〗
閉戶塞向,密泥,勿使風入漏氣。——《齊民要術》
刮楹達鄉(向)。——《禮記·明堂位》。註:“謂夾戶窗也。”
啟牖鄉(向)如初。——《儀禮·士虞禮記》
方向;方位〖direction〗
明利害之向。——《國語·周語上》
東向馳去。——明·魏禧《魏叔子文鈔·大鐵椎傳》
又如:風向;反向;去向;山向;向前(猶將來)
過去,往昔〖past;before〗
向也不恕而今也恕,向也虛而今也實。——《莊子·山水》
向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
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以前他們設立標記的時候,是可以根據標記渡水的。導,引導,渡水。)——《呂氏春秋·察今》
尋向所誌。——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便扶向路。
向吾不為斯役。(假使過去我不當這個差)——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向察眾人之議。——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向之噌吰。——宋·蘇軾《石鐘山記》
又如:向道(原以為);向年(往年)
從來,向來〖always;allalong〗
臣向蒙國恩,刻思圖報。——《三國演義》
又如:向料(壹直認為);向蒙(壹貫承蒙)
剛才〖justnow〗
向見年 *** 人自水邊小徑去矣。——《金史》
向來道邊有賣餅家。——《史記·華佗傳》
比向日不同。——《西廂記》
又如:向年(往年);向事(往事);向來(表示時間上過去不久)
姓。如:向平(東漢高士,隱居不仕,子婚嫁既畢,遂漫遊不知所終。後以“向平”為子女嫁娶既畢者之典)
向
xiàng
動
面朝、面對。跟“背”相對〖face〗
見劍向己。——《左傳·定公十年》註
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詩》
眈眈相向。——《聊齋誌異·狼三則》
夫妻向隅,茅舍無煙。——《聊齋誌異·促織》
又如:向燈向火(喻看法各壹);向暖(曬太陽);向炎乞兒(近火取暖的乞丐。比喻趨炎附勢之徒)
趨向,親近〖revere〗
何故欲向漢?——《史記·班超傳》
向於時夏。——《書·多士》
又如:向化(歸順教化);向服(仰慕佩服)
愛;偏愛;偏袒〖bepartiqlto;sidewith〗
不妨事,妳妳向著俺哩!——《元曲選·武漢臣·老生兒劇三》
又如:向順(偏向;偏袒)
往,去〖go〗
閑向溪邊磨巨斧。——《水滸全傳》
又如:向寓(以往借宿)
向
xiàng
介
朝著〖to;toward〗。如:向日(明日;第二天);向前(未來);向開(以外;以上);向著(朝著,對著)
從;在〖from〗
向那禦屏風背後,轉出壹大臣。——《水滸傳》
向
xiàng
連
假設;如果〖if〗。如:向令(假如);向若(假如);向非(假若不是)
向
xiàng
助
用於“爭”、“怎”、“爭奈”、“如何”壹類詞語後,起加強語氣作用
怎生向,人間好事到頭少。——《法曲第二》
向
向
xiàng
動
〖在鄉專稱行政區域後,便造“向”字表示〗對著,面向〖faceto〗
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易·隨》
戒六神訃渾向服。——《楚辭·惜誦》。註:“對也。”
請席何響。——《禮記·曲禮》。註:“面也。”
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史記·項羽本紀》
奔向;趨向〖gostraighttowards;headfor〗
向方略。——《荀子·仲尼》
軍以向宛洛。——《三國誌·諸葛亮傳》
直下襄陽向洛陽。——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叱牛牽向北。——唐·白居易《賣炭翁》
已向荊州。——《資治通鑒》
又如:向清虛(奔向高天。喻得到幸福)
接近;臨近〖becloseto〗
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東坡種花二首》
又如:向中(謂近午。比喻鼎盛時期);向早(淩晨)
向
向
xiàng
名、副
舊時,以往〖before;formerly;inthepast〗
向,不久也。從日,鄉聲。——《說文》
向役之三月。——《春秋傳》
向謂往時也。——《桂苑珠叢》
向者,吾子辱使某見。——《儀禮·士相見禮》
又如:向日;向之豪氣何在?
〖副〗∶明,表明〖clearly;indicate〗
證向今故,故遙而不悶。——《莊子·秋水》
向背
xiàngbèi
〖supportoroppose〗贊成和反對;同意和反對
這件事的成敗取決於人心向背
向導
xiàngdǎo
〖guide〗領路人
向火
xiànghuǒ
〖warmoneselfbyafire〗[方言]∶烤火;取暖
當日雪下得越大,周氏在房中向火。——《警世通言》
向來
xiànglái
〖always;allalong〗∶壹貫如此
〖earlier;before〗∶先前
向來之煙霞。——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向來不過籠絡耳。——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向例
xiànglì
〖custom〗以往的規則;慣例
飛雲向例的脾氣,壹看見女人就把什麽都忘了。——《彭公案》
向慕
xiàngmù
〖adore〗向往仰慕;傾慕
向暮
xiàngmù
〖almostevening〗傍晚
向盤
xiàngpán
〖pass〗即羅盤。因用以定方向,故名
向前
xiàngqián
〖earlier;before〗先前,以前
不似向前聲。——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向日
xiàngrì
〖informerdays〗往日;從前
向日所議非小女,原是舍甥女。——《玉嬌梨》
〖tosun〗∶朝著太陽;面對太陽
向日葵
xiàngrìkuí
〖sunflower〗向日葵屬(Helianthus)的壹種植物。壹年生,莖很高,圓盤狀頭狀花序,常朝著太陽。種子叫葵花子
向榮
xiàngróng
〖flower;thrive;prosperous;growluxuriantly〗滋長茂盛
木欣欣以向榮。——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向善
xiàngshàn
〖dogoodturns〗指助人為樂,做對他人有益的事
壹心向善
向上
xiàngshàng
〖up;upward〗
朝向較高或最高的位置
伸出她的右手,手掌向上
向上攀
向時
xiàngshí
〖earlier;previously〗先前
非及向時之士也。——漢·賈誼《過秦論》
何時雲裏諸峰。——《徐霞客遊記·遊黃山記》
向使
xiàngshǐ
〖suppose;supposing;if;incase;intheeventthat〗連詞,假使
向使無君。——清·黃宗羲《原君》
向使三國。——宋·蘇洵《六國論》
向晚
xiàngwǎn
〖atdusk〗臨近晚上的時候
向晚的風很涼爽
向往
xiàngwǎng
〖lookforwardto〗思慕;理想;追求
向往幸福的新生活
區區向往之至。——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向午
xiàngwǔ
〖almostnoon〗將近中午
到了向午時候,方才回來壹同吃飯。——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向下
xiàngxià
〖down;downward〗∶從高處走向或延伸到低處
〖fromnowon;lateron〗∶往後;往下面。表示動作繼續下去
向心
xiàngxīn
〖centripetal〗猶歸心。謂內心歸服
向心力
xiàngxīnlì
〖centripetalforce〗把物質粒子約束在壹彎曲路徑上的力,這力朝內向路徑的曲率中心作用而產生向心加速度(例如利用外鐵軌在外車輪凸緣上作用的力來防止鐵道列車離開彎曲的軌道)
向陽
xiàngyáng
〖sunny;exposedtothesun〗面對太陽;朝著太陽;比喻蒙受恩遇
向隅
xiàngyú
〖standinacorner——bedisappointedforlackofopportunity〗面對著角落,比喻孤立、孤獨或得不到機會而失望
向隅而泣
xiàngyú’érqì
〖grieveoutinthecold;weepallaloneinacorner〗對著屋角哭泣。形容感到孤獨,絕望,十分悲傷
今有滿堂飲酒者,有壹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壹堂之人皆不樂矣。——漢·劉向《說苑·貴德》
向者
xiàngzhě
〖before;formerly;inthepast〗副詞。以往,從前
向者辰發靈虛。——唐·李朝威《柳毅傳》
向者視渡老人之芋之香。——清·周容《芋老人傳》
抽 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抽”在古漢語字典中還有“抒發”的意思。常見於口語,方言,原是宗教學名詞指的是被陰氣咬到將會出現癥瘕。將出現 癥瘕 特點是舌頭兩側有牙齒痕跡、肌肉跳動有不尋常的蟲爬感及疼痛、盜汗。
墜 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動〉
1.(形聲。從土,隊聲。墜落到地上,故從土。本義:落下,掉下)
2.同本義 [fall;drop]
隊,從高隕也。——《說文》。俗字作墜。
墜,落也。——《爾雅》
墜,墮也。——《廣雅》
死而墜也。——《公羊傳·文公三年》
朝飲木籣之墜露兮。——《楚辭·離騷》
矢交墜兮士爭先。——《楚辭·九歌·國殤》
自舟中墜於水。——《呂氏春秋·察今》
3.又
劍之所從墜。
抗墜疾徐。(墜,聲音低沈。)——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列子·天瑞》
墜入深淵難以復出。——《漢書·枚乘傳》
4.又如:墜睫(落淚);墜樓(從樓上掉落下地);墜淚(墜睫;掉淚);墜紅(落花)
5.喪失;敗壞 [lose]
今惟殷墜厥命。——《書·酒誥》
自先王莫墜其國,當君而亡之,君之過也。——《國語》
6.又如:墜亡(喪失);墜失(失去);墜言(失言);墜履(不輕易遺棄舊物或故物失而復得之典)
7.毀壞 [ruin]
昔者夫子閔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文心雕龍·史傳》
8.又如:墜典(已廢亡的典章制度);墜湮(湮沒亡失);墜緒(墜遺。行將斷絕的皇統)
9.垂掛;因分量重而下垂 [weigh down]。如:墜岸(陡岸,險岸);墜腳(置於末尾;吊在下面)
〈名〉
吊在下面的裝飾性的東西 [a hanging object]。如:墜葉(耳墜);扇墜兒;耳墜;香墜
墜 (zhuì,)zhuì
①<動>墜落;落下。《國殤》:“矢交~兮士爭先。”
②<動>喪失;失掉。《國語?晉語》:“知禮可使,敬不~命。”
“兼”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兼 (jiān,)jiān
①<副>同時占有幾樣東西或進行幾件事情。《魚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②<動> *** ;兼任。《<指南錄>後序》:“予除右丞相~樞密使。”
③<動>兼並;合並。《過秦論》:“約從離衡,~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
④<形>加倍的;雙倍的。《漢書?韓信傳》:“受辱於跨下,無~人之勇,不足畏也。”
⑤<數>兩;二。《獄中雜記》:“壹人倍之,傷膚,~旬愈。”
⑥<動>加上;加之。《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母,逼迫~弟兄。”
⑦<連>並且;而且。《赤壁之戰》:“將軍以神武雄才,~仗父兄之烈。”
兼字的意思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從又(手),從秝( lì)。字形象壹手持兩棵莊稼。本義:壹手執兩禾。引申為同時進行幾樁事情或占有幾樣東西)
2. 同時具有或涉及幾種事務或若幹方面 [hold o or more…concurrently]
兼,並也。——《說文》
兼執之,以進。——《儀禮·聘禮》。註:“猶兩也。”
兼巾之。——《儀禮·士昏禮》。註:“六豆***巾也。”
兼諸弣。——《儀禮·鄉射禮》。註:“並矢於弣。”
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
丞相兼樞密使。——宋· 文天祥《<指南錄> 後序》
兼百花之長。——明· 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
兼築雕刻。——蔡元培《圖畫》
3. 又如:兼祧(壹子兼作兩房的後嗣。祧繼承上代);兼資(與通;並有);兼署(官吏除本職外,又兼理其他職務);兼味(指兩種以上的菜肴)
4. 合並,由部分合成整體 [merge;bine;amalgamate]
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賈誼《過秦論》
5. 並吞;兼並 [annex (territory) by force;swallow up]
其兼天下不難矣。——《韓非子·亡征》
孺子長矣,而相吾室,欲兼我也。——《左傳·昭公八年》
6. 又如:兼列(猶兼並);兼畜(猶兼並,並吞);兼弱攻昧(吞並弱者攻打昏者)
7. 倍,加倍 [double]
王饋兼金壹百。——《孟子》。註:“其價兼倍於常者。”
利不兼,賞不倍。——《馬王堆漢墓帛書》
讀書倍文,功力兼人。——唐· 韓愈《韓滂墓誌銘》
兼旬愈。——清· 方苞《獄中雜記》
8. 又如:兼只(幾只,數只);兼日(連日,不止壹日);兼旬(二十天);兼通(通曉兩門或兩門以上的學問或技藝)
9. 重復;累積 [repeat;aumulate]
[家人]重金兼紫,相繼為藩輔。——《後漢書·宦者呂強傳》
10. 盡;竭盡 [exhaust]
聖人縱其欲、兼其情,而制焉者理矣。——《荀子》
夫日兼照天下,壹物不能當也。人君兼照壹國,壹人不能壅也。——《韓非子》
11. 勝過;超越 [be superior to]。如:兼人(勝過別人。表示壹個人能幹兩個人的事)
12. 同,連同 [be the same as;together with;along with]
寒暑不兼時而至。——《韓非子·顯學》
〈形〉
1. 全部;整個 [whole]
兼天下之眾,莫敢不為其所好,而辟其所惡。——《商君書》
2. 又如:兼裒(廣為聚集)
<連>
1. 表示並列關系。和,與 [and]。如:兼羅(並列);兼言(合在壹起說)
2. 表示遞進關系。而且,並且 [and;besides]。如:兼之;兼且(並且)
〈副〉
1. 表示另壹方面,可譯為“還”、“同時”、“再加上”之類 [still;yet;even more]
兼有步兵。——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2. 又
兼仗父兄之烈。
兼與藥相粘。——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兼用 *** 。——蔡元培《圖畫》
焉 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名
書法中的“焉”字
1、象形。小篆字形。像鳥形。本義:焉鳥
2、鳥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見蒼翠壹林,其中則楮煙墨宇,椒櫪坎地,群焉胙充,飛而不舉。——唐·黃滔《唐城客夢》
黃鳳謂之焉――《禽經》
3、通“顏”(yán)。
身長七尺,面長三尺,焉廣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動天下。——《荀子·非相》。高亨雲:“焉,蓋顏之借字。”
代
1、指示代詞,相當於“之”。
草木無知,叩焉何益?——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2、代詞,指代人物、地點、前文等。
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焉,代詞,那裏,指南海。)——清·彭端淑《為學壹首示子侄》
若甚憐焉,而卒以禍。(焉,代詞,指代百姓)——柳宗元 《種樹郭橐駝傳》
3、什麽。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4、怎麽。
食其祿,焉避其難?——《三國誌》
5、兼有介詞“於”加代詞“此”的語法功能,相當於“於是”、“於此”。
二陵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民鹹安焉,以為有道。——唐·柳宗元《遊黃溪記》
不擇事而問焉。——清·劉開《問說》
伏焉。——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兼詞,於何,在哪裏。
6、疑問代詞,哪裏。
且焉置土石。——《列子·湯問》中的《愚公移山》
副
1、如何。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論。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於是,就,乃,則。表示兩件事或數個事接連發生。
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信宮渭南。——《史記》
連
於是。表示前後承接,古代漢語中多與“乃”連用。
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乃觀日之出入,壹日行萬裏。——《列子》
助
表示結構,用於前置的賓語之後,相當於“之”,“是”。
今王播棄黎老,而孩童焉比謀。——《國語》
字尾,表示狀態,用於形容詞、副詞之後,相當於“然”、“樣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書·秦誓》
盤盤焉,囷囷焉。——《阿房宮賦》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語
1、用於句中表示停頓,相當於“啊”。
且以五帝之聖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記》
用於句尾,表示陳述或肯定,相當於“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史記》
用於句尾,表示疑問,相當於“乎”、“嗎”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詩·唐風》
用於句尾,表示感嘆,相當於“呢”、“啊”。
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史記》[2]
姓氏
焉也是姓氏中的壹種。不存在於百家姓中。
1. 與介詞“於”加代詞“是”相當:心不在~。不復出~。
2. 乃,才:必知亂之所自起,~能治之。
3. 文言疑問詞,怎麽,哪兒:且~置土石?
4. 文言助詞:又何戚~。
聞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聞 wén
1.聽見:聞診。聞聽。聞訊。博聞強記。聞過則喜。聞雞起舞。
2.聽見的事情,訊息:新聞。傳聞。見聞。
3.出名,有名望:聞人。聞達。
4.名聲:令聞(好名聲)。醜聞。
5.用鼻子嗅氣味:妳聞聞這是什麽味兒?
6.姓。
聞在古文中的意思
①聽見;聽到.《木蘭詩》:“不~機杼聲,聞女嘆息.”
②聽說;得知.《肴之戰》:“寡君~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
③報告;上報.《童區寄傳》:“願以~於官.”
④見聞;知識.《屈原列傳》:“博~強誌,明於治亂.”
⑤名聲;名譽.《論語》:“四十、五十而無~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⑥聞名;傳揚.《出師表》:“不求~達於諸侯.”
“乙”在古文中有哪些意思〈形〉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義:象植物屈曲生長的樣子)同本義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說文》乙者,物蕃屈有節欲出.——《白虎通》思乙乙其若抽.——陸機《文賦》.註:“抽也.”其於十母為甲乙.甲者,為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史記·律書》又如:乙乙(難出之貌)第二,次壹等 .如:乙部(古代群書四部分類法的第二部)
〈名〉
天幹的第二位,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月、日其日甲乙.——《禮記·月令》甲乙.——《淮南子·天文》註帝乙歸妹.——《易·泰》微子啟帝乙之元子也.——《左傳·哀公九年》某人甲乙同學.——清·周容《芋老人傳》甲先得舉.又如:某甲某乙魚腮骨狼去腸…魚去乙.鄭玄註:“乙,魚體中害人者名也.今東海容魚有骨,名乙,在目旁,狀如篆乙,食之鯁不可出.”——《禮記·內則》虎兩肋和尾端有骨,形如乙字,叫虎威得如虎挾乙,失若龜藏六.——宋·蘇軾《寄微軒》
〈動〉
碾壓;壓抑
西太守,乙卯金.——《後漢書》.李賢註:“乙,軋也.述 言西方太守能軋絕卯金也.”
《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