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呂刑》“ 蚩尤 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 孫星衍 疏:“或今文‘鴟義’為‘消義’。
《廣雅·釋詁》雲:‘消,滅也。’則‘消義奸軌’,或為消義善而幹軌法也。”壹說謂盜賊狀如鴟梟。參閱 孔穎達 《尚書正義》引 漢 鄭玄 說。
王闿運 《詔建定興鹿壯節祠碑》:“長算不從,羣 苗 鴟義,遂殺招安二官,連奪州縣。”“鴟”出現在《山海經》中的“西山經”。原文是:有鳥焉,壹首而三身,其狀如樂鳥,其名曰鴟。鴟吻又名鴟尾/螭吻: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壹劍以固定之。
《太平禦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虬,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虬”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尚書·周書·呂刑·四》:王曰:“若古有訓,蚩尤惟始作亂,延及於平民,罔不寇賊,鴟義奸宄,奪攘矯虔。苗民弗用靈,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殺戮無辜,爰始淫為劓、刵、椓、黥。越茲麗刑並制,罔差有辭。
鴟 chī〈名〉 :
(1)形聲。從鳥,氐(dì)聲。本義:壹種兇猛的鳥,鷂子。又名鷂鷹、老鷹、鳶鷹。古書上指鷂鷹:~張(囂張、兇暴,像鴟張開翅膀壹樣)。~視(昂首而視,如鴟欲有所攫取)。~顧。~目虎吻(形容相貌兇惡)。
(2) 同本義。如:鴟峙(指兇惡的人,據地相殘,像鴟鳥壹樣);鴟梟(鴟和梟。比喻兇殘的惡人)。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袁可立)傳》:“鴟虜號於其外,梟藩伺於其側。”
(3) 貓頭鷹壹類的鳥。又名鴞角鴟、怪鴟、鵂鴟。如:鴟鸮(貓頭鷹壹類的鳥。喻指邪惡之人) 。
(4) 用皮革制作的酒囊。“鴟夷”的略稱。如:鴟夷(皮制的口袋,亦用以盛酒)。
(5)過去指雞類中的白鷴。
《康熙字典》的解釋:
廣韻處脂切集韻韻會稱脂切,?音摛。說文?也。玉篇鳧屬。鴟鴞,惡鳥,捉鳥子而食者。又角鴟,壹名鵂鶹,壹名鵋?,壹名鵅。爾雅·釋鳥鴟鴞,鸋鴂。又茅鴟。釋鳥狂,茅鴟。郭註今鵵鴟也。似鷹而白。疏茅鴟,壹名狂。廣雅雲:茅鴟,鳩也。又怪鴟。釋鳥註卽鴟鵂也。廣雅今江東呼此屬為怪鳥。埤雅怪鴟,壹名只狐,晝無所見,夜卽飛噉蚊蟲。莊子所謂夜撮蚤察毫末,晝出瞑目而不見丘山是也。又梟鴟。爾雅·釋鳥郭註土梟。又山海經南海蒼梧山有鴟久。註卽鴟舊。又三危山有鳥,狀如?,名曰鴟。○按此鳥,疑別是壹種。又鴟夷,革囊也。史記·伍子胥傳盛以鴟夷革。註取馬革為榼形也。又揚雄·酒箴自用如此,不如鴟夷。顏雲盛酒者也。又蹲鴟,芋也。史記·貨殖傳汶山下有蹲鴟。華陽國誌汶山大芋如蹲鴟。又《茅鴟》,逸詩篇名。左傳·襄二十八年慶封來奔,穆子使工為之誦《茅鴟》。杜註刺不敬也。又書·呂?鴟義奸宄。註鴟義,以鴟張跋扈為義也。庚桑子曰:人實鴟義而有其國。又史記·貨殖傳範蠡適齊為鴟夷子皮。正字通字匯以鴟夷為復姓,誤。考證:〔書·呂?罔不?賊鴟義。註以鴟張跋扈為義也。〕 謹照原文以鴟義奸宄連讀,謹據改為:鴟義奸宄。註鴟義,以鴟張跋扈為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