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文字獄與康熙字典有關鍵連嗎?

文字獄與康熙字典有關鍵連嗎?

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1月13日,壹本大部頭的中國字典——《康熙字典》出版,直到今天,還是壹本很多人在用的工具書。 清朝的皇帝比較用功,康熙朝編《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乾隆朝做《四庫全書》,保存了很多重要的典籍。不過皇帝們也時時用壹下鉗制士人思想的密招——文字獄,但凡大部頭的書,都會牽連那麽壹些士人因字獲禍,《四庫全書》有,《康熙字典》也有。乾隆朝,江西的舉人王錫侯就是因為改編《康熙字典》,遭遇了殺身之禍。 王錫侯,江西新昌縣(今宜豐)棠浦鎮沐溪村人,壹生期望“學而優則仕”,雖然懂訓詁、善詩文、會觀天、通氣象,但是科舉之路卻不是那麽順暢,38歲才中舉人,之後就屢試不第,死活沒有發達的運氣,也就只好在家著書。因為善於考證字音字義,所以對《康熙字典》做了精深的研究,看多了,就發現問題了。《康熙字典》收字很多,但是他覺得,按照筆畫查字,使用者總是會查到字卻不能知其所有組詞用法,而且字與字之間沒有聯系,像散落的珠子。於是他就想出“以義貫字”的方法,把讀音或意義相同、相近的字,匯集到壹處(比如“木”目,後面則列樹木、木板、棺木、果木、木材、木料、伐木等相關類)編寫出了壹部名《字貫》的新字典。全書分天文、地理、人事、物類四大類,***四十卷。在友人的贊助下,《字貫》很快就出版了。 但是王錫侯有壹個仇家王瀧南發現他在《字貫》壹書的自序中,有說《康熙字典》“然而穿貫之難”壹句,就抓住不放,上告江西巡撫海成說王錫侯這是在詆毀聖訓,屬於狂妄不法的行為,應該把他逮捕。海成趕忙上奏,乾隆帝看到奏折,認為確實是妄行著書立說。更要命的,乾隆在翻看《字貫》後發現,王錫侯竟然把康熙、雍正、乾隆的名諱直書,無所避諱(按照清朝的規定,凡是皇帝名號皆應減壹筆或加壹筆或以不書來避諱),這就屬於“大逆不道,為從來未有之事”,那就“罪不容誅”了。其實王錫侯是在凡例中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寫避諱,偏偏自己列舉時忘了避諱。 當乾隆皇帝開口要重懲王錫候時,海成立即率官員兵丁馳奔棠浦沐溪將王家數十口壹並拘捕,裝進檻車,解押上就,對王家藏書,逐壹翻閱,指出書中“悖逆狂妄之處”連並奏折,上呈乾隆。十二月,王錫候壹門在京盡皆斬首,“被誅時情狀甚慘”(《鹽乘》),凡為王錫候產詩文寫過序、唱過贊歌的壹律予以制裁。對在辦理《字貫》案件時,“漫不經心”或“不能檢出悖逆重情”的官員都給予處分。乾隆認為,江西巡撫海成只將王錫候“僅革去舉人審似,實大錯謬”,判以斬刑。事後,將繳到王錫候七十九本著作,十七件手稿,已印好的二百六十壹部《字貫》,各種書版二千壹百七十四版,以及《明詩別裁》、《古學指南》九種五十二本藏書全部銷毀,造成中國歷史上壹樁特大的文字冤案,王錫候也成了封建專制的犧牲品。

采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