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老牛舐犢的典故

老牛舐犢的典故

 典故壹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出自《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以下是我整理的老牛舐犢的典故,壹起來看看吧。

老牛舐犢的典故 篇1

 愧無日禪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釋義比喻父母愛子情深。

 故事三國時,曹操手下有位謀士叫楊修。壹次,楊修隨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營紮寨。這時,楊修忽聽曹操說道:”雞肋,雞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說’:“丞相打算退兵了。”這樣,全營的人紛紛收拾行裝,準備撤退。曹操巡營時,看到這種情況,非常吃驚,便向士兵詢問原因,才知道是楊修點破了自己的心思,心裏暗暗佩服楊修的敏慧,同時也很嫉妒楊修的才智。於是,借口楊修擾亂軍心,把他殺了。楊修死後,楊修的父親楊彪非常傷心,因思念兒子而日漸憔悴。曹操問他說:“楊公為什麽會這般消瘦啊?”楊彪嘆氣說:“我自己覺得慚愧呀,我預先沒有料到我兒子會有這樣的結果,現在還有壹種像老牛舔著自己的孩子壹樣的愛子之心!”曹操聽後。十分感動,不免內疚。

老牛舐犢的典故 篇2

 出處(南朝·宋)範曄《後漢書·楊彪傳》。

 釋義舐犢:老牛舔小牛。像老牛舔小牛那樣的親子之愛般情深。比喻父母對子女的慈愛,也比喻對自己喜愛之物的珍視。

 歷史典故

 楊修自視甚高,經常以自己的智慧揣摩曹操的心意。“壹合酥”、“門中有活”的故事,無不體現了楊修的智慧,但也因此引起了曹操的猜疑。

 壹次,曹操帶兵攻打漢中,不料卻吃了敗仗,只好先駐紮在斜谷界口,再作打算。曹操心裏盤算著當下的情形,不能進又不能守,進不好取勝,退又丟面子。正當猶豫不決的時候,廚師送來壹碗雞湯,裏面有幾塊雞肋,不禁引發了曹操的感觸。就在這時,夏侯惇來問夜間口令,曹操不加考慮地說:“雞肋!雞肋!”楊修聽到這句口令後,便開始收拾行李,做好回家的準備。夏侯惇看了十分不解,便問楊修為何。楊修說:“雞肋者,吃它沒肉,丟它可惜。我們現在進不能取勝,退又怕惹笑話,丞相剛才說雞肋,壹定是準備回去了,所以我先收拾行李,免得到時手忙腳亂。”曹操知道這件事以後,嫉恨楊修看透了他心意,便借口楊修擾亂軍心,將他以軍法處斬了。

 壹天,曹操見到楊修的.父親楊彪,看到他憔悴的樣子,嚇了壹跳,問:“您最近身體不舒服嗎?為什麽瘦得這麽厲害呢?”楊彪沒有正面回答曹操,而是說:“匈奴貴族金日殫乃漢武帝的近臣,他的兩個兒子深受漢武帝的喜愛,還被接到宮中撫養。後來,金日殫察覺他的兩個兒子亂後宮,就把他們殺了,免得生出禍患。真是慚愧啊,我沒有金日殫那樣的先見之明,沒能教育好自己的兒子,讓他落得如此下場。大人,不知您見過田裏的老牛沒有?它們耕完田後總是和小牛膩在壹塊,還不時地用舌頭舔著小牛,看到這樣的場景,總是會讓我想起我的兒子!”楊彪壹邊說,壹邊流淚。

 成長心語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遊子吟》讓我們領略到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滿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孔子曾說過:“父母在,不遠遊。”他想要表達的不只是子女應該守在父母的身邊,盡自己的孝心,還應該有另外壹層意思:子女出門,遠離父母,給父母帶來的只會是無盡的思念。所以,無論如何,妳都要記住壹點:妳是父母壹生的牽掛。

老牛舐犢的典故 篇3

 “老牛紙犢”這個典故,出自(後漢書·楊彪傳)。舐就是舔的意思。犢,即小牛。“老牛溉犢”,比喻父母愛子的深情,也稱作“溉犢情深”。

 這個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漢獻帝時,有個名叫楊彪的太尉。楊彪,字文先,是弘農華陰(今陜西華山北)人。在他任太尉職務時,曾被曹操誣陷過,因此進過大獄,後來被人援救才得以出獄。楊彪有學識,為人較正直。他有個兒子,名字叫楊修。楊修從小好學,聰明過人,有才華,曾被曹操賞識,為曹操做事,擔任過執法文書官職,那時稱作主簿。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各據壹方。胸懷大誌的曹操,陳留起兵,挾天子以令諸侯,’許昌屯田,勢力不斷擴大,占領了北方大部分領域。就在曹操積極發展農業,廣招賢才,壯大勢力的同時,劉備的勢力也開始在群雄中嶄露頭角。劉備得到武藝高強,才智出眾的關羽、張飛以後,勢力發展很快。因劉備是漢室之胃,在群雄之中,有壹定的政治地位。在漢獻帝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冬夭,陶謙病故。在其死前,第蘭次又想將徐州讓給劉備,這次劉備不能再推脫,就繼承陶謙做了徐州牧。這樣,劉備的政治地位提高了,引起了人們的註意,並把他列為群雄之壹。這以後,劉備幾經征戰,漸漸發展起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官渡大戰袁紹,結果,曹操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消滅了袁紹10萬大軍。至此,曹操統壹了北方。袁紹只剩800余名殘兵敗將,逃過黃河。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爭奪漢中。因為劉備已早有準備,曹操硬攻攻不下,圍困他,以守為攻,也有困難,反復考慮,拿不定主意。曹操便命軍隊原地待命。壹日,曹操下達的宵禁口令是“雞肋”二字。這口令在軍隊裏傳著,但當時沒有人明白其中含意。後來,楊修聽到,他仔細壹琢磨,恍然大悟。楊修對身邊人說:“雞的肋骨,沒有什麽肉,吃了它,沒什麽可吃的;扔掉了又有些可惜。看來,曹公要班師了。”這以後沒多長時間,果然,曹操決定撤兵。因楊修異常聰明,又好動腦,曹操的行動計劃,大都被楊修猜著。這使曹操心中頗不高興,甚至對楊修十分猜忌,最後以“漏泄言教,交關諸侯”的借口把楊修殺了。

 楊修被殺後,其父楊彪心情萬分悲痛,因思念兒子,他吃不好,睡不下,漸漸地面容憔悴,身體削瘦了。壹天,曹操見了楊彪,看他同以前形如兩人,不解其意,就間他:“‘楊公近日怎麽瘦得如此厲害?”

 楊彪聽了,心情沈重地說:“我的兒子死了!我後悔當時沒有像金日禪那樣的先見之明,不然,自己早把他殺了,以至讓他現在獲罪。將軍您看,老牛還是常舔它生下的小牛。我是壹個人,能沒有老牛甜犢那樣的父愛嗎?”

 曹操聽了,很是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