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這本《把時間當作朋友》刷新了我對傳統書籍版面設計的認識,特別是每個註釋以及超鏈接,感覺是圖書與互聯網的完美結合。此書包含多種學科的知識信息量巨大,每每在我遇到不識的單詞想查字典時,遇到不理解的名詞概念、從沒聽說過的人和書名以及學術語想找度娘時,就會在當頁的留白處看到作者非常貼心給出了精準而簡練的註解,如果還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只需將作者給出的超鏈接內容直接輸入手機或電腦瀏覽器地址欄即可獲得相關知識信息。把互聯網的模式用在了書籍上,使讀者自己就能方便快捷有效地解決因自身不知而帶來的閱讀障礙,不論本書傳遞的主要內容知識還是附加功能拓展了的信息,都給我帶來了不同以往的體驗、思考、感受和收獲。
我驚嘆之壹是此書巧妙地解決了不同的人在閱讀時的許多不同需求;驚嘆之二是作者多麽“見多識廣”,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多麽豐富,文字不僅深入淺出,還那麽精準異常並容易讓讀者理解、接受、認同和受益;驚嘆之三是我讀此書後增長的認知:時間無法被任何人管理,只能是管理好自己。不斷自我積累,不斷開啟和成長自己的心智,用最可能準確的方式思考、觀察、記錄、總結、分享和行動,自己的時間就會擁有不同的質量,自己就會擁有比較高且自己滿意的生命質量。在有限的人生裏,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投入時間專註地做對自己有益的值得去做的事情。
? 我經常說教兒子要合理安排好寫作業和玩耍的時間。現在才汗顏自己對時間的理解多麽淺顯。壹個人能夠管理的壹般是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時間對每壹個人都公平,不會因為妳有錢、有權,漂亮、健康,妳的每壹秒每壹分每壹天就會比別人長。時間是獨立的存在,任何人無法控制,又怎麽能夠管理?
我們真正能夠管理的是自己。“要控制妳的大腦,不要讓妳的大腦控制妳”,這句話是有生理學和科學證實的。壹個正常人確實能夠通過控制自己的大腦來控制調整自己的想法、情緒和行為。如何主宰自己的大腦,成為大腦的主人,實現管理好自己的目標呢?
? 靠心智!心智究竟是什麽?作者給出的是“壹個人的心智就是其過往獲得的壹切知識及經驗的總和(包括基於這些知識和經驗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過往”就是經歷,如果把人壹生經歷的不同年齡時期劃分為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的話,心智成長是伴隨我們終身的壹個屬性,也應與年齡匹配。
現實生活中,從學校進入社會的大學生不會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系,不適應工作環境;有的女性結婚後婆媳關系不和諧;有的人經常會憤怒;有的媽媽對育兒誠惶誠恐等等,都與自己心智不足有關,因為不具備應對這些問題的知識和經驗,在思考這些問題會出現偏差甚至錯誤,很可能就不會有合理的正確的處理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此也很容易理解老師為什麽經常說:心智不成熟、大baby;經常強調:學習成長是壹輩子的事情。這裏的成長就是指“心智的成長”,年齡的增長和時間壹樣不能夠控制,而心智卻可以無限增長。因為壹個人的知識和經驗,是可以通過不斷學習總結,不斷吸收、積累、內化而增長的,伴隨這些過程,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會根據新的知識和經驗,不斷鞏固、調整、否定和重建。正如作者說的心智“上不封頂、下無保底”。心智壹旦開啟,就可能因為學習而像病毒壹樣瘋狂發展,“學習能力”也相應大幅增長。心智可以發展、培養、反復重建,從而進入良性循環,怎麽可能“封頂”?反之,如果心智開啟或成長過程中出現差錯,心智的發展可能停滯甚至倒退,更有“癡心不得反癲狂”---怎麽可能“保底”。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好理解作者的意思了,心智好比電腦裝的系統,首先系統要準確穩定運轉正常,隨著使用的增加,要不斷殺毒、升級、更新甚至重裝系統,否則就會運行錯誤、死機直至徹底不能用,原來儲存的寶貴數據可能再也無法找回了……由此可見,壹個人的心智成長多麽重要啊!
? 心智的力量很強大,能夠讓人擺脫自己的局限,做出正確的選擇。比如決定是否要學習壹項新技能,認知不同的人,即對學習這事感知和看法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選擇。有“多學點東西總是好事兒”“藝多不壓身”“學了總有用處”認知的人,會選擇去學,然後投入時間、精力或金錢。而有的人因為“不知道那東西有什麽用”拒絕去學。同樣壹件事,兩種不同的看法,兩種不同的思考方式,各自憑現有的心智做出了不同選擇,結果大不同。多年後,學習了的人自然而然會體驗到新技能帶來的好處和樂趣,這些知識經驗必然成為他心智的壹部分,當遇到新的學習機會時,他又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因為未知永遠存在,而人家在“未知中不斷前行”。主動學習的能力和欲望越來越強,學習收獲和成果越來越顯著。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總驚嘆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會越來越好?為什麽別人會越來越優秀?原因就是人家有用良好心智,管理好自己的能力。而當初拒絕學習新技能的人,判斷學習與否只看對眼前有沒有實際用處的自動思維也已融入他的心智,難以改變,未知的永遠未知,學習的收獲好處無從了解,愈發沒了學習動力。進入死循環,自己越來越局限。
? 獲取更多知識是開拓自身心智的唯壹手段。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習得”壹種技能,帶來人生大不同。學習使人擁有更多的能力。作者總結了學習的4種基本途徑,壹是感官“體驗”,靠視、聽、嗅、味、觸覺認識世界,獲取知識;二是“試錯”,錯了,會去學,為了不再犯;正確,說明已獲得知識和技能;三是“觀察”,通過“他人亡養我補牢”,獲得經驗教訓,轉化擁有了新知識;四是“閱讀”,可以彌補前三種的局限性。而閱讀是壹種與心智有關的能力。只要擁有足夠的閱讀能力,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得過去難以企及的“博士級”知識
“正確的思考”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要勤於思考,總說“想那麽多累不累啊”,容易陷入“習慣性拒絕思考”的思考模式;要獨立思考,善於辨析,思考求知是探求因果關系和自證推理的過程。要接受因未知帶來的不確定性,人人都害怕未知,人人內心會產生恐懼感,而未知永遠存在,所以恐懼是永恒的。拒絕接收不確定性,會導致很多認知和邏輯上的錯誤,也就是心理問題,恐懼未知和後悔過去,是生命質量的兩大殺手。與其和不可控的恐懼對抗,不如投入時間與精力開啟心智,正確思考,獲得更多知識和技能。
人生路上,遇到問題和艱難困境時,我們偶爾會埋怨父母沒有眼光,沒有遠見,沒有創造出好的條件,沒有給自己較高的起點,抱怨另壹半不是理想中的樣子或沒有能力給自己想要的生活,無法忍受上壹輩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看不慣同事上司的做派,亦或把壹切歸因於自己運氣不好......隨著經歷豐富,慢慢會看清楚,想明白:問題出在我們自己身上。太多的知識和經驗需要靠學習體驗獲得,壹些原有認知需要修正或重塑,思考模式需要改變和突破。解決這些的核心途徑只有壹個:不斷學習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