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貞女: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楚平王殺死大臣伍奢及其長子伍尚,次子伍員(子胥)逃往吳國,經過瀨水,遇見在水邊浣紗的史貞女,向她討食。
她把漿紗的半桶面糊給他吃了。
伍子胥臨走時再三叮囑史貞女不要講出他到過這裏,以免追兵知道他的處向。
史貞女為了使伍子胥放心並保全自己的貞節,立即抱起壹塊大石頭,投水身亡。
她的屍體浮至上遊三裏的木杓兜村(今溧陽南渡鎮慶豐),由村民撈起安葬。
後來伍子胥率領吳國兵馬打敗楚國,報了大仇。
在返吳途中,到瀨水邊憑吊史貞女,在她投水處(今溧陽舊縣中橋村)和上吳村建祠,在木杓兜村修墓(墓後亦有祠)。
馬壹龍
〔明〕(壹四九九至壹五七壹)字負圖,號盂河,溧陽(今江蘇溧陽)人。
嘉靖二十六年(壹五四七)進士,為南京國子司業。
工書,法懷素聖母帖頗得筆法。
作字懸腕運肘,落管如飛,頃刻滿幅,自謂懷素以後壹人。
然評者謂其奇怪,為書法壹大變。
又謂用筆本流迅,而乏字源,濃淡大小,錯綜不可識,拆看亦不成章。
嘉靖三十七年(壹五五八)嘗書桃花源記卷。
卒年七十三。
著有《農經》、《字帖》、《遊藝集》,石刻書法有《重修廣化庵記》和《楷書石碑》。
史夔
史夔,清詩人。
字胄司,號耕巖,溧陽人。
康熙二十壹年(1682)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歷任至經筵講官、詹事府詹事。
雖居翰苑,陟卿班,講學如諸生。
汲引後進,孜孜不倦。
三十八年(1699),典試兩浙,所識拔多壹時名流。
生平究心濂、閩之學,躬行自得,終身不見疾言遽色,為世儒宗。
性孝友,父歿,督諸弟勤學,皆成進士。
夔始出王士禎之門,詞章亦具有根柢,朝廷大制作多出其手。
兼工書法,尤長於詩。
沈德潛《國朝詩別裁集》稱其詩“意足韻流,無壹閑句閑字,得唐賢之三昧者也。
臺閣而不涉應酬,山林而不入寒瘦,足覘詩品”。
著有《觀濤集》、《扶胥集》、《扈蹕集》、《樟亭集》、《東祀集》等。
與總纂官張玉書、陳廷敬主持,修纂官淩紹霄、史夔、周起渭、陳世儒等合力完成《康熙字典》。
史際:江蘇溧陽人,明代嘉靖年間進士,官至春坊,後棄官回鄉,置義莊義塾,修明倫堂,招募勇士,抗擊倭寇,鄉人多敬重。
史憲
史憲 ,字景法。
東漢溧陽侯史崇的十三代孫。
自從史崇的兒子史顥繼承爵位以後,他的後代大都居住在本縣。
史憲在少年時期,在社會上就留下了好名聲,大家都以將來治理國家的棟梁來期望他。
晉室東遷後,朝遷兩次征召他出來做官,他避不應征。
皇帝下詔書責備,他不得已擔任尚憶左民郎,轉為建安郡太守。
這是個當時出名的難治的郡,史憲到職,提拔善良的人,貶黜邪惡的人,為地方興利除害,他實行的政教風化迅速在全郡推開,成為治理得最好的郡。
因此他被封為山陰縣侯。
死於會稽郡,享年七十二。
贈江州刺史。
永和八年(譯註:晉穆帝司聃年號,公元三五二年。
)歸葬於溧陽縣土山的乾原(據唐景龍四年的《史府君墓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