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字筆畫順序為:橫,豎,橫,豎,橫,撇,捺,撇,點。
基本解釋:周朝國名(前403—前222)。戰國七雄之 壹。在今河北南部、山西中部和北部。後為秦所滅。
詳細解釋〈副〉
1.?(形聲。從走,肖聲。本義:快走)同本義。 趙,趨趙也。——《說文》;趙,及也。——《廣雅》;天子北征,趙行囗舍。——《穆天子傳》。郭璞註:“趙,猶超騰。”
2.?字亦作“踃”。簡惰跳踃般紛絮兮。——傅毅《舞賦》;踃,跳也。字之作逍。——《埤倉》。
趙,漢字常用字(壹級字 ),讀作zhào,形聲字,最早見於春秋金文 。本義是快步走。"趨趙"指猶豫不決,又指疾走、跳躍。假借表示國名。後用作姓氏用字。
形聲字。從走,肖聲。《說文》:"趙,趨趟也。""趨趙"乃"趨趙"之誤(參上"趨"字條),又用作疾行、超騰義。《穆天子傳》卷二:"天子北征,趙行口舍。"郭璞註:"趙,猶超騰。舍,三十裏。"清王念孫《廣雅疏證》:"超騰亦謂疾行。"引申為輕捷義。
用為少、小義,是"肖"之假借。文獻中多用為姓氏或國名,古文字材料中或作"肖"。以上諸義音讀zhào。《詩·周頌。良耜》:"其镈斯趙,以薅荼蓼。"毛傳:"趙,刺也。"
此義《漢語大字典》(縮印本)1453頁音讀diào,陳復華、何九盈《古韻通曉》150頁音讀tiǎo。"趙"是用簡單符號"X"代替原字的壹部分"肖"造成的簡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