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緌”讀“rui” ,第二聲,意思是代官帽打結下垂的部分,蟬的頭部有伸出的觸須,形狀好像下垂的冠纓。也指蟬的下巴上與帽帶相似的細嘴。
“籍”讀“jie”,第四聲,意思是憑借、依賴。
“糸”和“委”組成的字是“縷”,讀“lv”,第三聲。
緌的古籍解釋——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音蕤。《說文》系冠纓也。《詩·齊風》冠緌雙止。《傳》冠緌,服之尊者。《儀禮·士冠禮》其緌也。《註》緌,纓飾。
又《禮·檀弓》範則冠而蟬有緌。《註》蟬,蜩也。緌為蜩喙,長在腹下。
又《周禮·天官·夏采註》緌,以旄牛尾為之,綴於橦上,所謂註旄於幹首者。《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註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集韻》緌,或作綏。詳綏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