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堵的意思解釋

堵的意思解釋

堵(dǔ),漢字,部首是土,總筆畫為11筆,意思是阻擋、堵塞,即不暢通。

堵,阻擋、堵塞,即不暢通。部首:?土。堵組詞:堵塞、圍追堵截、堵心、堵截、安堵、堵嘴、圍堵、堵車、查堵、堵墻、填堵、堵搡、堵子助陣、橫堵、發堵、堵縫、堵當、窣堵香、百堵皆興、添堵、堵氣、堵塞思維、案堵、窣堵波、堵雉、環堵蕭然、堵住、當堵、安堵如常。

康熙字典解釋:

1、又懸鐘磬之名。《周禮·春官》小胥半為堵,全為肆。註:凡編鐘編磬,各十六枚,半懸之在壹虡,謂之堵,全之在壹虡,謂之肆。

2、又相安曰安堵。《史記·高帝記》上入關,約法三章,吏民皆安堵如故。

3、又畜積之象。《莊子·盜跖篇》欲富就利,故滿若堵。

《說文解字》:垣也。五版為壹堵。從土者聲。籒文從。當古切。堵河,在湖北省西北部,是漢水支流。

堵姓氏中的由來:周康王(姬釗)鄭始封君名友,為周厲王少子。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友於鄭,鄭國有大夫泄寇,因他被封於堵邑(今河南方城壹帶),所以又稱為泄伯、泄堵寇、堵叔。他的後代子孫就以堵為姓,稱堵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