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由來的典故如下:
山西簡稱晉,是因為西周、春秋時期為晉國之地。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卿大夫把晉國壹分為三,都自稱為“晉”,所以歷史上又把韓、趙、魏三個諸侯國並稱為“三晉”。
又因其領地主要在今天的山西境內,故“三晉”又成為山西的別稱。
山西元代屬中書省,置河東山西省道;明朝置山西布政使司;清代設山西省。所以,“山西”成為正式的行政區劃名稱,是從元朝以來才開始的。
山西太原的由來:
“太原”壹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禹貢》中,當時指的是汾河中下遊廣闊的平原,是對地形的描述,並不是今天區域建置的名稱。直至戰國後期,“太原”才作為建置的名稱出現。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開始設置太原郡,管轄晉陽(今晉源鎮東北古城營壹帶)。從漢代開始直至唐宋,長期設置並州,管轄晉陽。後來並州的建置取消了,但是以“並州”稱呼太原的習慣卻保留至今。
但是歷史再輝煌,架不住現在講歷史可沒用啊,都不如:煤老板三個字來的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