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相馬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壹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幹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壹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幹裏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裏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壹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壹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壹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壹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麽。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壹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妳還是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裏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妳找到了好主人。”千裏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擡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鐘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裏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楚王壹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妳會看馬,才讓妳買馬,可妳買的是什麽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裏馬,不過拉了壹段車,又餵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餵養,不出半個月,壹定會恢復體力。”楚王壹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餵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裏之外。
後來千裏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並拜為軍師。而關羽、張飛對柴油 以為然。沒過多久,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領十萬大軍打新野,劉備找諸葛亮商議,諸葛亮說:"怕眾將不聽我令,願借主公印劍壹用。"劉備忙將印劍交給諸葛亮。諸葛亮開始集眾點將。命關羽帶壹千人馬埋伏在豫山,放過敵人先頭部隊,看到起火,迅速出擊。張飛帶壹千人馬埋伏在山谷裏,待起火後,殺向博望城。關平、劉封帶五百人馬,在博望坡後面分兩路等候,敵軍壹到,立刻放火 。又把趙雲從樊城調來當先鋒,只許敗不許勝。劉備帶壹千人馬作後援。關羽忍不住問:"我們都去打仗,先生幹什麽?"諸葛亮說:"我在城中坐等。"張飛大笑說:"我們都去拼命,先生妳好逍遙!"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關羽、張飛無話,冷笑著走了。在戰鬥中,各將按諸葛亮吩咐行事,直殺得曹兵丟盔棄甲。諸葛亮初次用兵,神機妙算,大獲全勝。使關羽、張飛等佩服得五體投地。
後生可畏
源於《論語·子罕》。相傳孔子到東方遊歷,在荊山下碰到了三個小孩。其中兩個在壹起玩耍,另壹個小孩站得遠遠的。孔子對此非常奇怪,他問站在壹邊的小孩為什麽不去玩耍。那個小孩回答說,激烈的打鬧能傷害人命,拉拉扯扯的玩耍會傷害人的身體,退壹步說,即使不傷害身體,有時也可能撕破衣服,總之沒有任何好處。後來,又有壹個小孩用泥土堆積成壹座城,他自己坐在裏面,眼看孔子的車子要過來,他還不躲避。孔子忍不住問他,為什麽不避讓車子呢。這小孩振振有詞地說,他只聽說過車子避城,還沒聽說過城避車子的。孔子只得讓自己的車子繞過這座“土城”。後來,孔子覺得小孩的話很有意思,於是又返回來詢問小孩的姓名,贊揚小孩雖然年紀不大,但是知道的道理還不少。這個小孩聽到孔子說自己年齡小後,有些不高興,就反問孔子道:“我聽說魚生下三天,就能在江海中潛遊;兔子生下來三天,就能在三畝地的範圍內活動;馬生下三天,就能跟在母馬後面行走;人生下三個月就能認識父母。這些都是天地間的自然現象,有什麽大驚小訝的呢?”孔子聽後驚訝地說:“好啊,好啊,我現在才知道少年人實在可怕啊!”現在,人們用“後生可畏”來稱贊少年晚輩人聰敏努力,有光明遠大的前途。
2. 源於歷史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張冠李戴:冠:帽子;把姓張的帽子戴到姓李的頭上;比喻認錯了對象,弄錯了事實。
李代桃僵,成語,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後轉用來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出自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雞鳴》:“桃在露井上,李樹在桃旁,蟲來嚙桃根,李樹代桃僵。樹木身相代,兄弟還相忘!”在軍事上,三十六計之壹,指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或者敵優我劣的情況下,用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勝利的謀略,很像象棋中的“舍車保帥”戰術。
瓜田李下,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動遠離壹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也指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經過瓜田,不要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要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較容易引起嫌疑,讓人誤會,而又有理難辯的場合。
容易誤用來形容田園生活。古人強調正人君子要顧及言談舉止,風度禮儀,除此之外,還要主動避嫌,遠離壹些有爭議的人和事,不做讓人誤會的事情,也很重要。
李廣不侯,以之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西漢時期,中郎將李廣任邊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戰,匈奴稱他為飛將軍,聞風喪膽。
他壹生不被重用,沒有受到封侯的獎賞,最後被逼自殺。他的部將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古人認為奇數不吉利,司馬遷評價為“李廣老,數奇。
李郭仙舟,比喻知己相處,不分貴賤,親密無間,常用為友人相親之典。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貧寒,但他積極好學,到處遊學。
遊學到洛陽見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歡與他交往,壹時傳為佳話。
後來郭太要回家,京師很多學者來送行,郭太只與李膺兩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說他們像壹對神仙。後遂以“李郭仙舟”等比喻知己相處,不分貴賤,親密無間。
常用為友人相親之典。桃李春風,解釋:桃李指老師的學生。
成語用來比喻學生受到良師的諄諄教誨。出處:宋·楊萬裏《送劉童子》詩:“長成來奏三千牘,桃李春風冠集英。”
3. 歷史故事的四字詞有哪些鞠躬盡瘁 諸葛亮 錦囊妙計 諸葛亮 不知所雲 諸葛亮 初出茅廬 諸葛亮 得隴望蜀 岑彭 臥薪嘗膽 勾踐 兔死狗烹 勾踐 不學無術 霍光 髀肉復生 劉備 後患無窮 劉備 如魚得水 劉備與諸葛亮 虎踞龍盤 諸葛亮 集思廣益 諸葛亮 望梅止渴 曹操 才占八鬥 曹植 七步之才 曹植 超群絕倫 關羽 壹身是膽 趙雲 堅壁清野 荀彧 如嚼雞肋 楊修 老牛舐犢 楊修的父親楊彪 勢如破竹 杜預 車載鬥量 趙咨 斷頭將軍 嚴顏 兵貴神速 郭嘉 出言不遜 張合 大器晚成 崔琰 負重致遠 龐統 刮目相看 呂蒙 吳下阿蒙 呂蒙 毛遂自薦 毛遂 三顧茅廬 劉備 庸人自擾 陸象先 負荊請罪 廉頗 諱疾忌醫 蔡桓公 七步成詩 曹植 煮豆燃萁 曹植 文思泉湧 曹植 手不釋卷 曹丕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司馬昭 入木三分 王羲之 口蜜劍腹 李林甫 馬革裹屍 馬援 四面楚歌 項羽 聞雞起舞 祖逖 樂不思蜀 劉禪 孺子可教 留侯 周郎顧曲 周渝 圖窮匕現 荊軻 橫行無忌 郭圯 壹揮而就 蘇軾 壹鼓作氣 曹劌 偃旗息鼓 趙雲 養虎為患 項羽 養精蓄銳 孫權 暗渡陳倉-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與黃石公 嗟來之食-黔敖 怒發沖冠-藺相如 壹飯千金-韓信 赤膊上陣-許褚 韋編三絕-孔子 寶刀未老-黃忠 墨守成規-墨子 病入膏肓-扁鵲與蔡桓公 雞犬升天-劉安 投筆從戎-班超 高山流水-俞伯牙 風聲鶴唳-苻堅 口蜜腹劍-李林甫 泰山北鬥-韓愈 黃袍加身-趙匡胤 成竹在胸-文與可 破釜沈舟-項羽 洛陽紙貴-左思 夢筆生花-李白 力透紙背-顏真卿 司空見慣-劉禹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