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虎有關的成語典故?
三人成虎
三人成虎的成語故事說的是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壹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 魏王說:“不相信。” 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 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 龐蔥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 魏王說:“我相信了。” 龐蔥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說:“我知道該怎麽辦。”於是龐蔥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裏。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狐假虎威
戰國時代,當楚國最強盛的時候,楚宣王曾經問了當時北方各國,都懼怕他的手下大將昭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問朝中大臣,這究竟是為什麽。 當時,有壹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敘述了下面這段故事:“從前在某個山洞中有壹只老虎,因為肚子餓了,便跑到外面尋覓食物。當他走到壹片茂密的森林時,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貍正在散步。他覺得這正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於是,便壹躍身撲過去,毫不費力的將他擒過來。 可是當它張開嘴巴,正準備把那只狐貍吃進肚子裏的時候,狡猾的狐貍突然說話了:“哼!妳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敢將我吞食掉;妳要知道,天帝已經命令我為王中之王,無論誰吃了我,都將遭到天帝極嚴厲的制裁與懲罰。” 老虎聽了狐貍的話,半信半疑,可是,當它斜過頭去,看到狐貍那副傲慢鎮定的樣子,心裏不覺壹驚。原先那股囂張的氣焰和盛氣淩人的態勢,竟不知何時已經消失了大半。雖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為是百獸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獸見了我都會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來統治我們的! 這時,狐貍見老虎遲疑著不敢吃它,知道他對自己的那壹番說詞已經有幾分相信了,於是便更加神氣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後指著老虎的鼻子說:‘怎麽,難道妳不相信我說的話嗎?那麽妳現在就跟我來,走在我後面,看看所有野獸見了我,是不是都嚇的魂不附體,抱頭鼠竄。’老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照著去做了。 於是,狐貍就大模大樣的在前面開路,而老虎則小心翼翼的在後面跟著。他們走沒多久,就隱約看見森林的深處,有許多小動物正在那兒爭相覓食,但是當它們發現走在狐貍後面的老虎時,不禁大驚失色,狂奔四散。這時,狐貍很得意的掉過頭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這種情形,不禁也有壹些心驚膽戰,但他並不知道野獸怕的是自己,而以為他們真是怕狐貍呢!狡狐之計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勢完全是因為假借老虎,才能平著壹時有利的形勢去威脅群獸而那可憐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還不自知呢!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權掌握在他的手裏,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權勢呀!”
出處《戰國策·楚策壹》:“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為虎作倀
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峰人住著壹個伏虎長老。他帶了壹個童仆,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 他登上祝融峰,見到壹座佛寺裏,果然有個須發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熱情,壹定要留馬拯吃飯,可是廚房裏的油和鹽正巧用完了。馬拯就叫童仆下山去買油鹽。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門。馬拯獨自壹人站在寺邊觀賞山景。這時,從山下又來了壹個叫馬沼的隱士。兩人互通姓名之後,馬沼說他在半山腰看見壹只猛虎在叫人…… 馬拯問了那人的年齡、容貌、衣著,驚叫道:“那是我的童仆!”馬沼又說:“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後,忽然變成壹個須發皆白的老和尚。”不壹會,老和尚回來了,馬沼輕聲對馬拯說:“正是這個和尚。 ”天晚了,老和尚要請他們住僧房,兩人卻喜歡住在齋堂裏。他們把門緊緊閂上,觀察著外面的動靜。半夜裏,有只老虎幾次來撞門,兩人用力頂住,門才沒有被撞開。兩人決心要除掉這只吃人的老虎,終於想出了壹個好辦法。 第二天壹早,兩人說是後院壹口井裏傳出怪聲音,把老和尚騙到井邊。當老和尚湊到井口看時,馬沼壹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壹落水,立刻變成了老虎。兩人搬來大石頭,把它砸死了。兩人下山時迷了路,後來幸虧遇見壹個獵人,就住在搭在樹上的窩棚裏過夜。 半夜裏,馬拯突然被樹下的人聲吵醒。他借著月光壹看,竟有幾十個人,叫嚷著要替老虎報仇。獵人告訴他們,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後卻替老虎開道,成了倀鬼。馬拯罵道:“妳們這些倀鬼,死在老虎嘴裏,還要為它痛哭、報仇!”
出處宋·蘇軾《漁樵閑話》:“獵者曰:此倀鬼也;昔為虎食之人;既已鬼矣;遂為虎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