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是壹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Zn,它的原子序數是30,在化學元素周期表中位於第4周期、第IIB族 。
化學元素周期表是根據原子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壹族中,如堿金屬元素、堿土金屬、鹵族元素、稀有氣體,非金屬,過渡元素等。
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18族。由於周期表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系,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範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
俄國化學家德米特裏·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於1869年總結發表此周期表(第壹代元素周期表),此後不斷有人提出各種類型周期表不下170余種,歸納起來主要有:短式表(以門捷列夫為代表)、長式表(以維爾納式為代表)、特長表(以波爾塔式為代表);平面螺線表和圓形表(以達姆開夫式為代表);立體周期表(以萊西的圓錐柱立體表為代表)等眾多類型表。
元素周期表發展歷程:
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首創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壹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壹橫行稱為壹個周期,壹列稱為壹個族。
原子半徑由左到右依次減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壹張"元素周期表(英文:the periodic table)"。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壹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壹起來,組成了壹個完整的自然體系。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壹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門捷列夫。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排列,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同壹縱行,編制出第壹張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構成了壹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之壹。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後被填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