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字組詞:哄堂、哄堂大笑、禮堂。
哄堂:唐禦史臺有臺、殿、察三院,以壹禦史掌雜事,稱“雜端”。公堂會食,皆絕言笑,惟雜端失笑,則三院合座皆笑,謂之“哄堂”。事見唐趙璘《因話錄·禦史三院》、宋曾慥《類說》卷十四。後以指眾人同時大笑。《紅樓夢》第四壹回:“眾人聽了,哄堂大笑起來。”
哄堂大笑: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時大笑。因把在筱亭客廳上的事情,說了壹遍。大家~。◎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出處:宋·歐陽修《歸田錄》第壹卷:“馮徐舉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烘(哄)堂大笑。”
禮堂:古代習禮的講堂。《後漢書·鄭玄傳》:“末所憤憤者,徒以亡親墳壟未成,所好羣書率皆腐敝,不得於禮堂寫定,傳於其人。”王先謙集解引惠棟曰:“《別傳》雲:‘北海有玄儒林講堂。’”
康熙字典
古文:坣、?《唐韻》《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徒郎切,音唐。《說文》:殿也。正寢曰堂。《釋名》:高顯貌。《演義》: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宇也。《詩·豳風》:躋彼公堂。
又明堂,王者朝諸侯之宮。《禮·明堂位》: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卑也。《前漢·郊祀誌》:武帝元封元年,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又堂室。《爾雅·釋宮》:古者有堂,自半巳前虛之,謂之堂,半巳後實之,謂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