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新華字典 - 有相互意思的文言文

有相互意思的文言文

1. 描述“同窗之間相互尊重理解”的文言文都有哪些

1. 以之事國,則同心而***濟;終始如壹,此君子之朋也。——宋代歐陽修《朋黨論》

釋義:用這些來為國家做事,那麽觀點相同就能***同前進。始終如壹,這就是君子的朋黨啊。

2. 鏡裏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宋代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驛中言別》

釋義:鏡中的妳我已兩鬢白發,只是我們的英雄之心不會改變。

3.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先秦佚名《木瓜》

釋義:妳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妳,珍重情意永相好。

4.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釋義: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問是否曾經相識!

5. 四海皆兄弟,誰為行路人。況我連枝樹,與子同壹身。——兩漢佚名《舊題蘇武詩 / 別詩四首·其壹》

釋義:四海之內都是兄弟,誰也不是互不相幹的陌路人。何況我們是枝幹相連的骨肉同窗兄弟,我和妳同出於壹個身體。

6. 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清代劉開《問說》

釋義:三代以後,有“學”而沒有“問”,朋友間的交往,能做到規勸做好事,不做壞事就不錯了,那種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互相請教,勤勉地只是以進修為急務(的人)未多見,(更)何況世俗的人呢?

7. 若朋友交遊,久不相見,卒然相覩,歡然道故,私情相語,飲可五六鬥徑醉矣。——兩漢司馬遷《滑稽列傳》

釋義:如果朋友故交,好久沒見面了,突然相見,歡歡喜喜說起往事,互訴衷情,喝到大概五六鬥就醉了。

8. 瞻彼中林,甡甡其鹿。朋友已譖,不胥以谷。人亦有言:進退維谷。——先秦佚名《桑柔》

釋義:看那叢林蒼莽莽,鹿群嬉戲多歡暢。同僚朋友卻相讒,沒有誠心不善良。人們也有這些話,進退兩難真悲涼。

9. 輕言托朋友,對面九疑峰。——唐代李白《箜篌謠》

釋義:和他們相交時,就像面對著九疑山壹樣,讓人分不清真假,茫然找不到邊際。

10. 但願得美酒,朋友常***斟。——唐代柳宗元《覺衰》

釋義:此時惟願:美酒作伴;朋友相聚,同飲***斟。

2. 尋求有內涵的文言翻譯

桃花源記陶淵明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jiá)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壹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

黃發垂髫(tiáo),並怡(yí)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

具答之。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suì)與外人間(jiàn)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wǎn)。

余(yú)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wèi)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及郡(jùn)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藉,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翻譯:東晉太元年間,有壹個以捕魚為業的武陵人。

(有壹天)他沿著小溪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見到(壹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長在溪水兩岸,(綿延長達)幾百步,中間(除了桃樹)沒有其它的樹。

芳香的青草鮮艷美麗,飄落的花瓣繁多而紛亂。漁人對此感到詫異。

又向前走,想要走到桃花林的盡頭。 桃花林消失在溪水的源頭,(緊接著)就看到壹座山。

山上有個小洞口,(洞裏)隱隱約約有點光亮。(漁人)便離開船,從洞口進入。

起初洞非常狹窄,僅容壹個人通過。又向前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寬闊明亮了。

(這裏)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林這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互相都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在其中人們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壹樣。老人和小孩,都悠閑愉快,自得其樂。

( 桃花源裏面的人)見了漁人,都非常驚訝,問(漁人)從哪裏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那人)於是便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裏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村裏的人聽說有這樣壹個人,都來拜訪詢問。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和兒女及同鄉的人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裏出去,於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他們)問現在是什麽朝代,(桃源裏的人)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用說魏,晉朝了。漁人壹壹都詳細地告訴了他們,(他們聽了)都感嘆惋惜。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來(款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就告別離開了。

(臨別時)桃花源裏的人囑咐他說:“(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 (漁人)出桃花源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之前的路回去,(壹路上)到處做標記。

到了郡城下(武陵郡城),拜見了太守,述說了在桃花源的所見所聞。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最終還是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到(通往桃花源)的路。

南陽的劉子驥,是壹個品德高尚的名士。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要去(探訪)。

還沒有實現,不久就因病去世。此後就再也沒有去尋找(桃花源)的人了。

醉翁亭記歐陽修環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瑯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chán)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yuē)“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巖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yǔ)僂(lǚ)提攜(xié),往來而不絕者,滁(chú)人遊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勝,觥(gōng)籌(chóu)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tuí)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yì),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

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翻譯: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峰,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沿著山路走了六七裏,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

3. 間在古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jiàn

1.空隙:~隙。當~兒。親密無~。

2.隔開,不連接:~隔。~斷。~接。~日。~歇。黑白相~。

3.挑撥使人不和:離~。~諜。反~計。

4.拔去,除去:~苗。

5.偏僻的小路:~道。~行(從小路走)。

jiān

1.兩段時間相接的地方,或介於兩樁事物當中及其相互關系:中~。~距。~奏。天地之~。

2.在壹定空間或時間內:田~。人~。

3.房子內隔成的部分:裏~。衣帽~。~量。

4.量詞,房屋的最小單位:壹~房。

5.壹會兒,頃刻:瞬~。

擴展資料

相關成語

1、間不容發

拼音: jiān bù róng fà

解釋: 間:中間。中間容不下壹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急到極點。

舉例造句: 這事間不容發,明天就上個折子,壹定要爭回此事。

故事: 西漢時期,吳王劉濞準備謀反,他的謀士枚乘認為不可為,就寫《上書諫吳王》說:馬剛受驚嚇就打鼓嚇它,線將斷又吊重物,這兩者危險程度相近,中間容不下壹根頭發,請大王深思。劉濞沒有理睬。枚乘只好改投奔別人了。

2、人間天上

拼音: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解釋: 人世社會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極美好的處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舉例造句: 真乃是人間天上全珠。 元·湯式《端正好·詠荊南佳麗》

3、反間之計

拼音: fǎn jiàn zhī jì

解釋: 間:離間。原意為利用敵人的間諜把假情況告知敵人使之失誤的計策。後來指離間敵人內部,使之不團結的計策。

舉例造句:妳真笨中了他的反間之計。

4. 口語,書面語,文言聞,白話文,各自的意思,是否有相互關系

樓上的越說越亂,

記住這幾個的關系:

口語是 對於書面語的,就是包括能寫和不能寫的字和土話都在口語裏面。

我看過給韓國人的漢語教材, 比方說: “我管他叫叔叔” 這裏這個管的用法就是口語,在正規字典裏面沒有這樣的用法。

書面語是相對於口語,其中文言文和白話文都是書面語。

文言文是中國古漢語的寫法。

白話文是五四運動之後所提倡的我口寫我手的文體。

比較會令到大家混亂的是, 五四運動當時候的提倡的新書面語(白話文)是以當時候的北京官話口語為標準的文體。

5. 相遇 這個詞的古文 有那些

見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逢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遇 (遇人不淑,不期而遇等)

會 (與燕王會境上)

還有壹些特殊的意思,也可表示相遇。

值 (《遊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

候得、適睹、謁、偶等。

還可有修飾的詞,如適逢、巧遇、偶見等,但古文裏也常就壹字。

邂逅,有許多意思(古文),意外之事的意思,也可表示不期而遇。《詩經》“有美壹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6. 有沒有簡單的古文,要有翻譯

蘭亭集序 (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壹觴壹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壹世。或取諸懷抱,悟言壹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壹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壹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壹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醜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山陰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裏,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裏。蘭亭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羅帶壹般)環繞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用作流動酒杯的曲折水道,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熱鬧的音樂,壹邊喝酒壹邊作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壹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浩大的宇宙,俯看觀察大地上繁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壹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壹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麽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壹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壹個壹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壹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