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顏色深紅,是皇帝讀奏章、寫聖旨的專用品。滴在紙上後,看起來像人血。
雍正壹開始沒當回事,但過了壹段時間,越想越不對勁:大臣誤以為是皇帝或宮裏其他人的血,就會受到驚嚇。
於是,他再次拿起筆,在批語之後,他又補充道:
“我害怕這些情況下的汙染,我也害怕妳會害怕。”
不能不說雍正是壹個很細心很有同情心的皇帝!
不僅如此,他發現奏章中有壹處錯別字,他還得幫大臣改正。雍正帝對奏折的認真批示不僅體現在批閱的數量和書寫筆記的長度上,還體現在看奏折時主動糾正錯別字,這讓為皇帝效力的大臣們更加認真。
但是不要相信這麽細心的皇帝還經常寫錯別字!
雍正二年(1724)八月,雍正帝嫌康熙年間官員貪腐太松,起草了壹道諭令,送到各督撫衙門:
“即(遷)遷壹萬二千余人至二萬二千人,並派禁衛軍放逐軍隊;兩萬兩千以上者,雖屬那(遷),必按盜錢糧案斬首。”
“那”和“諾”跟雍正牽著手讀聖賢書是不壹樣的。
聖旨送到國子監,要抄幾份,再往下分發。國子監的學究們犯了壹個錯誤:
抄吧,免得損害皇帝的名聲;能改變皇帝的聖旨,他們既沒有權利也沒有勇氣。經過深思熟慮,我們終於抄錯了。
而這幅畫中的朱批是寫給江南總兵的:
“我弓很安,不用為我擔心。妳好嗎妳若珍惜,就為我辛苦幾年。”
當然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主婦給他加的。
最後壹句中的“衛”和“姬”兩個字驚人的相似!而且“效果”二字也不對,反文旁邊寫的是“力”字!
是“多服務幾年”嗎?這說不通吧?
不是雍正基本功不紮實,有錯嗎?還是他每天忙到半夜批奏章,手和眼都不行了?
更有甚者,雍正在給隆科多《朱批》的回信中,把“叔”寫成了“老”,犯了低級錯誤。
對此,有人推測“老”字筆畫少,雍正帝故意使用只是為了加快書寫速度。
誰知道,古代的“老”字沒那麽少畫,筆畫又老又繁瑣——“老”!
所以主婦認為這是故意的,故意惡心龍克多。
說到錯別字,雍正和他父親比起來就相形見絀了。康熙寫錯別字,總是沒有底線。
比如節氣的“暑”寫成“暑”;寫“邊防某省官”就是“邊防某省官”;“後來”寫成“以後”;“生根”寫成“生根”;“猶恐癥”寫為“猶恐向量音”;“沒證據”寫成“沒證據”;“信難據”“信難評”;“法治很好”,寫成“知法很好”;《白蓮教》寫“白蓮教”;“沙漠”寫成“小沙漠”,等等。
所以就留下了壹些“避暑山莊”“花港觀魚”等頗有談資又乏招的景點!
但錯別字歸錯別字,雍正的朱批還是愛民的。
雍正十壹年(1733),在雍正帝祭奠祖墳的途中,當地官員沿途精心布置,官道上每隔壹段距離放置壹個大水缸。水缸裏灌滿了清水,路上隨時打掃,防止灰塵弄臟皇帝壹行的馬車。
雍正帝得知此事,即批示:“雖有塵埃,無阻礙。地方官員應該把重點放在畜牧業和人民的健康保健上。如果妳動了心去安慰人民,那不是很好嗎?”
意思是:地方官的職責是管理和照顧百姓,而不是為我的皇帝清掃路上的灰塵。如果能把這份對皇帝的奉獻放在百姓身上豈不是很棒?
所以,雍正帝真是壹個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