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是壹個動詞,意思是通過某種方式從壹邊或壹地到達另壹邊或另壹地。它通常用來描述通過水域或其他障礙物的轉移過程,比如渡過河流、渡過海洋等。此外,渡也可以用來表示度過壹個困難、危險或關鍵時刻,比如渡過難關、渡過危機等。在文化和宗教語境中,渡也可以指引人或靈魂從壹個境界或狀態到另壹個境界或狀態的過程,比如生死渡、超渡等。
資料擴展如下:
在古漢語中,是先有“度”再有“渡”的,“度”和“渡”是古今字。“度”的本義指計量長短的標準,後引申出尺度、法度、限度等義,再引申出度過、通過之義,“渡”的本義就是承擔了“度”字中通過水面這壹義項。據王力《同源字典》:“在度過的意義上,‘度’‘渡’實同壹詞。後世分用,渡河不寫作‘度’。”
在現代漢語中,“渡”和“度”都有表示由此及彼的義項。兩者的區別在於,“渡”指與空間相關的概念,如渡海、渡輪、遠渡重洋;“度”指與時間相關的概念,如度日、度假、虛度光陰。
《說文》中解釋“渡,濟也”,《史記·項羽本紀》中“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都是用其渡水之本義。後引申為凡通過、越過之義,如《史記·高祖本紀》中“淮陰已受命東,未渡平原”,即為此義。又由本義引申為渡口、擺渡處,如唐代王維所作《歸嵩山作》中“荒城臨古渡”,唐代韋應物所作《滁州西澗》中“野渡無人舟自橫”,都是此義。又通“度”,表過去義。也用作古州名。